Page 150 - 《水产学报》2025年第7期
P. 150

沐希成,等                                                                 水产学报, 2025, 49(7): 079512

              对其进行阻拦和引导            [6-7] 。声音  [8-9] 、光照  [10-11] 、  的水深控制在  0.30~0.40 m,确保实验期间水下
              电  [12-13]  作为主要的诱、驱鱼手段,常被应用于                    扬声器能被完全淹没。
              进行鱼类的趋避行为研究中。但是,电诱驱鱼
              技术在水中布置困难,且在无法确定电压阈值                                   3.0 m
              情况下会增加鱼类死亡的概率 ,光诱驱鱼技                                     泄水口
                                            [6]
                                                                         inlet
              术的不可控因素较多,受水体浑浊度影响较大,                                         flow
                                                                            水流方向
                                                  [14]
              光线因颗粒物负荷或浊度而迅速衰减 。由于
              声音在水下传播速度快,衰减慢,影响范围广,                                             区域 1
                                         [15]
              同时不受水体浑浊度的影响 ,从而被认为是                                   7.0 m        area      10.0 m
                                                                                   区域分割线
              最有应用潜力的驱鱼方法。鱼类具有敏感的听                                                area dividing line
              觉器官,能依靠内耳、侧线或韦伯氏器接收各
              种声音,并产生与之相应的行为反应,即趋音                                                         区域 2
              行为 。国内外有关声诱、驱鱼技术的研究常                                                 underwaterspeaker  are2
                   [16]
                                                                                      水下扬声器
              聚焦于室内静水水槽内筛选鱼类敏感的声音                    [8, 17-18] 。
              而实际工程中极少存在静水条件,且野外条件                                                            泄水口
              下难以观测鱼的趋音行为,因此在实际工程中                                                              inlet
              对使用声诱驱鱼技术仍然心存疑虑                 [19-20] 。
                                                                           图 1    湘河鱼道物理模型
                   随着长江上游的水利水电开发,导致鱼类
                                                                 Fig. 1 Physical model of the Xiang River fishway
              种群资源显著降低          [21-22] 。鉴于此,本研究在室

              内搭建湘河水利枢纽物理模型,以具有洄游性
              的齐口裂腹鱼        (Schizothorax prenanti) 为对象 ,      1.2    实验声音
                                                       [23]
              采用前期实验中能使鲤科              (Cyprinidae) 鱼类产生           本室内负趋音实验共设置扬子鳄吼叫声
              明显负趋音行为的扬子鳄               (Alligator sinensis) 吼  (图  2-a) 和时间结构改变的扬子鳄吼叫              (图  2-b)
              叫声和时间结构发生改变的扬子鳄吼叫声                     (以下       两种负趋音音源。其中扬子鳄的吼叫声使用水
              称为脉冲声) 为驱鱼声源。以不播放任何声音为                           听器  (Reson TC 4 032,Slangerup,丹麦) 和数字
              对照,探讨声音屏障能否有效阻拦鱼类在河道                             录音机    (Nagra SD,Audio Technology,瑞士),
              的上溯并利用声音屏障引导鱼类找到鱼道进口,                            参照   Liu  等  [17]  的方法在安徽扬子鳄养殖基地采
              提高鱼道进口通过率。                                       集,并使用      Adobe Audition  软件对扬子鳄的吼

                                                               叫声进行降噪处理后,选取              4 s 有效且高信噪比
              1    材料与方法
                                                               的频段作为驱鱼音源。使用               Cool edit pro  软件

                                                               以  0.5 s 为间隔对扬子鳄吼叫声音片段进行剪辑
              1.1    实验装置
                                                               处理,剪辑后形成时间结构改变的扬子鳄吼叫
                   实验装置如图        1  所示,该装置根据几何相
                                                               声  (以下称为脉冲声)。供试声音经电脑转换为
              似原则,以       1∶50  的比例在室内搭建湘河鱼道
                                                               声音信号通过水下扬声器循环播放。为测量不
              物理模型     (由混凝土构成)。该模型由上游库区、
                                                               同声压级对鱼类负趋音行为的影响,将两种声
              下游河道、鱼道和声音屏障               4  部分构成。实验
                                                               音的声强通过功率放大器               (XLS-1 000,Crown
              水槽坡度为       0.8%,总长约     14.2 m,上游库区长
                                                               Audio,日本) 调至      130 dB re 1 μPa 和  150 dB re
              约  4.2 m,下游河道总长约          10.0 m,坝宽约      3.0
                                                               1 μPa (以下简称    dB,分贝)。

              m,鱼道长度约         7.0 m,鱼道宽度约        1.0 m,鱼
                                                               1.3    实验对象和暂养方式
              道高约    1.0 m。2  台水下扬声器        (UW-30,美国)
              放置于鱼道进口上游约             1.5 m  处,将摄像头放                选取   15~20 cm  的齐口裂腹鱼为研究对象
              置于高约      6.0 m  的不锈钢架上,对水槽底部采                   (由四川眉山某渔场提供)。实验鱼暂养于室内
              用白色防水油漆将其底部刷白,以便于观测实                             循环养殖池中       2~3 d,暂养水温为       13.5~15.0 °C,
              验鱼在模型中的行为特征。实验将物理模型中                             其间保持溶解氧含量维持在               7.0 mg/L  以上。为

              https://www.china-fishery.cn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2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