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4 - 《水产学报》2023年第1期
P. 154

李谣,等                                                                  水产学报, 2023, 47(1): 019611

              出了多种氧气水平的适应策略,如改变代谢途径、                           入氮气。实验过程中,观察长吻鮠的活动,当所
                                        [3]
              呼吸方式、呼吸器官结构等 ,并通过增强糖酵                            有鱼开始因      DO  降低而浮上水面吞食水体表面的
              解和无氧呼吸来应对          ATP  紧缺,最大限度延长其               空气时,则到达“浮头点”。当             DO  降到  0.64 mg/L
                                      [4]
              在低氧环境中的存活时间 。在常氧环境中,线                            时,浮头现象明显。本实验为了使长吻鮠获得一
              粒体进行正常的有氧呼吸会产生较少的活性氧                             个不影响其正常生存的低氧环境,因此,选择
              (ROS),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机体内                ROS  逐渐积       0.8 mg/L  作为低氧胁迫的条件。
              累,导致脂质过氧化、DNA             损伤等,对机体产生
                                                                1.3    实验设计与样品采集
              不利影响 。尽管鱼类可通过一些急性应激反应
                       [5]
              来应对水体短期低氧,以维持其正常生理活动,                                实验设置低氧组        [(0.8±0.1) mg/L] 和常氧恢复
              但当水体出现严重低氧时,仍会引起鱼类瞬间大                            组  [(7.3±0.5) mg/L],每组  3  个重复。低氧组:直
              量窒息死亡。有研究表明在低氧胁迫下鱼类脑组                            接充入氮气约       30 min,使  DO  从  (7.3±0.5) mg/L  降
                                                        [6]
              织细胞的凋亡,是导致“泛池”的主要原因之一 ,                          至  (0.8±0.1) mg/L,之后调节氮气充入量使          DO  维
              阐明低氧环境下鱼类脑组织的低氧应答机制具有                            持在  (0.8±0.1) mg/L  持续  6 h。常氧恢复组:在低
                                                               氧胁迫   6 h  后停止充入氮气开始充入空气,使               DO
              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s) 是我国特色经         恢复至   (7.3±0.5) mg/L  维持  6 h。在正式低氧处理
              济鱼类,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的长江、辽河、淮                            前,首先从常氧状态          [(7.3±0.5) mg/L] 的3 个玻璃
              河、闽江至珠江等水系,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丰                            缸中随机各取出        4  尾长吻鮠脑组织作为常氧对照
                                                               (标示为   C),共计   12  尾,待  DO  降至  (0.8±0.1) mg/L
              富,生长速率较快等特点 ,据《中国渔业统计
                                      [7]
              年鉴》统计,2020        年与   2021  年其养殖产量均超            后的  0、2、4   和  6 h  和  DO  恢复至  (7.3±0.5) mg/L
                                                               后的  2、4  和  6 h  进行低氧组和常氧恢复组取材
              过  2  万  t,且  2021  年比  2020  年增产  4.91% 。目
                                                     [8]
                                                               (标示为   H0、H2、H4、H6     和  R2、R4、R6),每个
              前国内外对长吻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繁养殖技
                                                               时 间 点 解 剖   12  尾 长 吻 鮠 脑 组 织 并 用 生 理 盐 水
              术、疾病防治等方面 ,关于该鱼脑组织对低氧
                                  [9]
                                                               (0.8%,4 °C) 润洗,放置于       1.5 mL  冻存管中,经
              胁迫的应答机制未见报道。因此,对长吻鮠开展
                                                               液氮处理后−80 °C      保存;其中       9  尾鱼的脑组织
              低氧胁迫研究有助于揭示该鱼脑组织的低氧响应
                                                               (同  1  个缸的  3  尾鱼脑组织混为      1  个样本) 用于检
              机制,为后续开展该鱼集约化健康养殖和耐低氧
                                                               测基因表达量和生理生化指标,另外                  3  尾鱼脑组
              新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促进长吻鮠产
                                                               织保存于多聚甲醛离心管中,用于苏木精-伊红
              业可持续发展。
                                                               (H.E) 染色切片和     TUNEL  检测。实验过程中使用
               1    材料与方法                                      溶解氧测定仪       (LDO101,上海鑫嵩公司) 每         5 min
                                                               检测  1  次水体中   DO。
               1.1    实验材料                                         此外,另选用        12  个玻璃缸,分别测定低氧
                   实验用长吻鮠采自江苏省南京市水产科学研                         胁迫  [DO:(0.8±0.1) mg/L] 后  0、2、4  和  6 h  长吻
              究所禄口基地,选取健康的长吻鮠[(12±1.1) cm,                     鮠的摄食率,计算公式:
              (30±2.3) g] 1 500  尾,随机分配到    30  个具有生物过             摄食率    (%)=[ 总投饵量    (g)−总余饵量    (g)]/[ 实
              滤装置的水循环养殖玻璃缸              (长×宽×高为     1.2 m ×    验喂养时长     (h)×平均体重    (g)]
              0.85 m × 0.55 m) 中,每个玻璃缸      50  尾,饲养条件             式中,平均体重=(实验前初始体重+实验结
              为:水流速率为        5 L/min,温度为   (27±1) °C,pH  为     束体重)/2。
              7.5±0.2,溶解氧含量       (DO) 维持在   (7.3±0.5) mg/L,    1.4    脑组织氧传感蛋白、细胞凋亡和食欲相关
              每天   9:00  和  17:00  投喂人工配合饲料,驯养
                                                               基因表达量检测
              14 d,实验前禁食       24 h。
                                                                   从本课题组所测得的转录组序列中获取相关
               1.2    浮头点测定
                                                               基因  CDs 序列片段,使用        Premier 5.0 软件分别设
                   选用  3  个玻璃缸,使用溶解氧测定仪           (LDO101,     计 基 因 的 荧 光 定 量    PCR(qRT-PCR) 上 下 游 引 物
              上海鑫嵩公司) 检测水体中            DO。低氧胁迫开始前              (表  1),其中   β-actin  为内参基因。采用       qRT-PCR
              水中的    DO  为  (7.3±0.5) mg/L。低氧实验开始后,            检测氧传感蛋白相关基因:低氧诱导因子                  (HIF-1α、
              停止曝气和进水,整个玻璃缸用透明膜密封并充                            HIF-2α)、脯氨酸羟化酶         (PHD1、PHD2、PHD3)

              https://www.china-fishery.cn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2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