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4 - 摩擦学学报2025年第5期
P. 84

718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第 45 卷

                                              Load             时的施加载荷,单位为N;L表示摩擦过程的总行程,

                                                               单位为m.


                                                               2    结果与讨论

                                                               2.1    蓖麻油酸分子的结构与表征
                                             Ricinoleic acid
                                                                   蓖麻油酸(RA)的分子如图2(a)所示,其能够实现
                                                               润滑的化学性质可能与羟基和羧基这2个官能团有
                           Tungsten doped graphite
                           like coating                        关,图2(b)所示为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对蓖麻油酸的
                                                                                                       −1
                                                               结构进行表征,在3 500~3 300和1 740~1 650 cm 处的
              Fig. 1    Schematic diagram of friction curve testing device  吸收峰分别对应羟基官能团和羧基官能团,这证明了
                       图 1    摩擦曲线测试装置示意图
                                                               所购买蓖麻油酸分子结构的正确性.

                                                               2.2    钨掺杂类石墨涂层的表征
            的往复运动路径,施加的载荷为2 N,滑动的频率为5 Hz,
            相对滑动速度为0.04 m/s,在该体系下与之对应的赫                            图3所示为制备的钨掺杂类石墨涂层的表面和截
            兹应力为0.92 GPa. 因为需要保证摩擦试验结果的准                       面形貌的SEM照片,图3(a)所示为制备涂层的表面形
                                                               貌的SEM照片,表面致密无孔洞,没有表现出典型的
            确性,每组的摩擦试验重复3次,环境湿度控制在30%~
                                                               颗粒形貌. 由图3(b)可知,所制备的涂层厚度约为2.2 μm,
            50%之间,环境温度约为25 ℃.

            1.3    表征方法                                        涂层与基体结合紧密无裂纹或缺陷,涂层底层为约
                                                               300 nm厚的纯钨过渡层,呈现细小的纳米柱状晶结
                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 PerkinElmer, Frontier)
            在室温下对蓖麻油酸的化学基团进行表征;利用非接                            构;顶层为约1.96 μm厚的钨掺杂类石墨涂层,该部分
            触式表面三维轮廓仪(MicroXAM-800, KlaTencor)测                结构致密,没有表现出柱状晶结构,而是呈现非晶涂
            量涂层磨痕的磨损体积,采用公式(1)计算磨损率;                           层的典型特征.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 JSM.7610NF)观察制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测得的钨掺杂类石墨涂
            备的钨掺杂类石墨涂层、钨掺杂类石墨涂层和蓖麻油                            层粗糙度(R )为9.4 nm,如图4(a)所示;图4(b)所示为纳
                                                                         a
            酸固液复合润滑体系的磨痕形貌;利用拉曼光谱                              米压痕仪测得钨掺杂类石墨涂层加载卸载曲线,通过
            仪(LabRAM HR Evolution, Horiba)来检测钨掺杂类石             公式(d  max −d )/d max ×100%计算得到涂层的弹性回复
                                                                         res
                                                               率为70%,其硬度为12.14 GPa. 拉曼光谱是分析碳基
            墨涂层的拉曼光谱信号;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DIONEX AQUION)分析化学键的变化.                            涂层结构的1个重要表征手段,能够准确分析类金刚
                样品摩擦后的磨损率(W)采用如下公式进行计算.                        石、石墨和其他结构构型的非晶碳成分,如图4(c)所
                                                                                                          −1
                                     S                         示,钨掺杂类石墨涂层的拉曼光谱中,在1 560 cm 处
                               W =                      (1)                               −1
                                   N · L                       有明显的G特征峰,在1 350 cm 处有D特征峰,这一
                                               3
            式中,S表示磨痕的磨损体积,单位为mm ;N表示摩擦                         现象说明有明显的类石墨谱线特征 . 通过对D峰和
                                                                                              [26]

                     (a)                                     (b)                           Ricinoleic acid
                                              O

                                                 OH
                                                              Transmittance
                   HO                                           −OH          −CH 2 −RCOOH       C−O−C



                      (CH 2 ) 5 CH 3
                                                              4 000     3 000      2 000      1 000
                                                                             Wavenumber/cm −1
                      Fig. 2    (a) Molecular structure diagram of castor oil acid; (b) Infrared spectrum diagram of castor oil acid
                                       图 2    (a)蓖麻油酸分子结构图;(b)蓖麻油酸红外光谱图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