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摩擦学学报2025年第5期
P. 83
第 5 期 马鹏程, 等: 钨掺杂类石墨涂层/蓖麻油酸固液复合润滑体系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717
现,在符合边界润滑的条件下,获得低至0.004的摩擦 植酸和油酸等相比,蓖麻油酸对材料的腐蚀性更低,
系数,在该体系下Fe从钢球上转移到ta-C涂层上形成 能够更好地保护基体材料. 而且先前研究大多关注类
FeOOH,而且甘油降解形成的吸附层防止了摩擦副之 金刚石涂层(DLC)和无氢四面体非晶碳基涂层(ta-C)
[21]
间的相互接触,降低了摩擦磨损. Long等 设计了DLC/ 与蓖麻油酸组成的固液复合体系的摩擦学性能,很少
Si N 摩擦副和以蓖麻油作为润滑剂的固液复合润滑 有文献报道钨掺杂类石墨涂层与蓖麻油酸之间的固
4
3
体系,结果发现涂层表面在摩擦过程中形成石墨或者 液复合摩擦学性能. 本研究中利用磁控溅射技术制备
类石墨物质,有利于在涂层表面实现更好的化学抛光 钨掺杂类石墨涂层,研究其在蓖麻油酸微量润滑条件
以及H和OH的化学钝化,蓖麻油受到局部的高压容易 下的摩擦学性能并探究其固液复合润滑机理,有望为
分解,形成的–(CH –CH ) –低聚物在降低摩擦磨损中 碳基涂层/蓖麻油酸固液复合体系在轨道交通、航空
2
2 n
2
起主要作用,并且发现调节无氢非晶碳中的sp 碳含量 航天以及机械装备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2
有利于表面降解物的生成,因此通过调整sp 碳含量用
[22] 1 试验部分
以与绿色润滑剂匹配并实现超滑. Sun等 发现利用3-
羟基丙酸作为润滑油在钢/非晶碳(a-C)摩擦副上实现 1.1 试验材料
了超润滑,摩擦系数达到0.004 (摩擦系数<0.01,即超 本文中使用的蓖麻油酸是购自上海恩易化学技
润滑),发现达到超润滑的原因是在摩擦过程中会发 术有限公司,质量分数为97%. 固体涂层是利用磁控
生化学反应,3-羟基丙酸在a-C膜和钢上形成吸附层, 溅射技术制备的钨掺杂类石墨涂层,沉积之前将硅片
通过与水的氢键作用,在表面形成水合层,从而达到 和金属基体在酒精和石油醚中清洗15 min,去除表面
[23]
−3
降低摩擦的效果. Zeng等 利用镍钛诺60合金与钢在 杂质,将其放入真空腔室抽真空至3×10 Pa,待真空度
蓖麻油润滑下发现实现超润滑是由于蓖麻油的分解 达标后,通入65 sccm (标准立方厘米每分钟)的氩气进行
以及金属氢氧化物的形成,研究提出了1种新型机制, 预溅射清洗,清除表面氧化物,随后调整氩气流量为
类似Fe-Ni电池是由插入的镍和氧化铁之间的己酸分 40 sccm,偏压为80 V,钨靶电流为4.5 A,沉积纯钨过
子组成,发现超润滑性是由插入的金属羟基层状化合 渡层10 min,过渡层沉积结束后,维持氩气流量和偏
物之间的静电排斥力作用而实现的. Long等 在研究 压不变,调整钨靶电流为1.0 A,碳靶电流为4 A,沉积钨
[24]
不同摩擦副和润滑剂之间润滑效果时发现,蓖麻油酸 掺杂类石墨顶层,钨掺杂类石墨涂层的沉积工艺参数
作为润滑剂达到超润滑,无氢碳的含量是必不可少 列于表1中,涂层在使用前不需要再进行抛光处理. 本
2
的,其原因是无氢碳可以形成高密度的sp 杂化,同时 研究中使用的摩擦对偶球是从浙江义乌泰子有限公
分解产生的–(CH –CH ) –低聚物使得摩擦表面钝化 司购买的氮化硅球,直径为 6 mm,粗糙度(R )为 5 nm.
a
2
2 n
[25]
从而实现超润滑. Long等 研究蓖麻油酸和Si N 的超 1.2 摩擦试验
3
4
润滑性时发现,由蓖麻油酸提供的羟基会在摩擦时起 采用CSM TRB 球盘式摩擦机的线性往复模块测
3
到协同润滑的作用,最终达到超润滑. 综上所示,固液 试蓖麻油酸和钨掺杂类石墨涂层组成的固液复合体
复合润滑体系的研究越来越广泛,这一趋势表明人们 系的摩擦磨损性能. 在摩擦试验进行之前,利用无水
对于改善摩擦学性能和延长机械寿命的关注日益增 乙醇和丙酮对摩擦副以及夹具进行超声清洗,除去表
加. 通过固液复合润滑体系的推广应用,可以有效节 面的杂质,防止杂质对摩擦试验的影响,清洗完毕后
省能源消耗、减少摩擦磨损并显著延长机械设备的使 干燥,然后将氮化硅球和试验样块分别单独包装,防
用寿命,在诸如机械工业和交通运输等领域,这种技 止球与球以及样块与样块之间相互碰撞摩擦造成损
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为提升机械传动效率和降低 伤. 在进行摩擦试验时,每次在上下2个摩擦副之间的
使用成本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接触区利用移液枪注射40 µL的蓖麻油酸充当润滑
因此,本文中采用蓖麻油酸作为液体润滑剂,与 剂,如图1所示,试验时CSM摩擦磨损试验机设置4 mm
表 1 钨掺杂类石墨涂层的沉积工艺参数
Table 1 Deposition process parameters of tungsten doped graphite-like coatings
Coating Argon flow rates/sccm Bias/V W target current/A C target current/A Time/min
Tungsten transition layer 40 80 4.5 0 10
Tungsten doped graphite like layer 40 80 1.0 4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