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3 - 《摩擦学学报》2021年第5期
P. 203

读书园地

                          STEAM 理念下高校声乐演唱教学与摩擦学的融合路径


                                        韩佳韵,单宏健(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9)

                                         STEAM 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
                                     (Arts)和数学(Mathematics)五门学科的英文缩写,其注重跨学科学习,打破了
                                     常规学科界限,是一种在国内新兴的教育方式. STEAM理念主张教育的跨学科融合,
                                     即立足于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对教育所进行的革变与试探 . 声乐演唱需做到吐
                                     词清晰,关注气息调和,是子音与母音的结合 . 子音的构造由气息呼出后经过口腔
                                     遇阻力造成摩擦产生,母音是气息冲击声带引发其振动及摩擦产生,从科学视角
                                     探究高校声乐教学既是对教育的审视,更是对演唱教学的横向拓展 . 《摩擦系统中
                                     的噪声与振动》一书归纳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未来发展方向,从摩擦理论、摩擦磨
                                     损系统噪声与振动理论等视角阐解摩擦系统中噪声与振动的产生、影响、减弱及
                                     利用 . 根据高校声乐演唱教学的破局化发展诉求,本书为摩擦学与声乐演唱教学融
                                     合提供了有力支持 .
                                         《摩擦系统中的噪声与振动》一书重点阐述摩擦系统中的噪声与振动知识,
                                     基于其理论及演唱发生的产生原理,可重塑高校声乐演唱教学路径 . 从 STEAM 理
            书    名:摩擦系统中的噪声与振动       念着手,本书具有推进高校声乐演唱教学纵深发展的价值,可从原理、目的、实
            作    者:[ 白俄罗斯 ] Vladimir P.  施方法三个方向改变声乐教学重理论、轻技能的固化发展,转变为有理可依、有
                     Sergienko,Sergey N.
                     Bukharov        规可循的规划式、自由化发展 . 本书从章节到内容,均根植于摩擦系统中的噪声与
            出版单位:国防工业出版社             振动原理,从声乐演唱教学视角可理解为声乐教学紧缺的原理及硬性技巧与实现
            出版时间:2018 年 11 月
            ISBN:9787118117189       标准 . 全书共分 9 章,重点阐述振荡过程与振动、声波与声场、噪声与振动信号分
            定    价:79.00 元           析、摩擦自激振荡、非平稳摩擦过程中的噪声与振动、 降低非平稳摩擦过程中噪
                                     声与振动的材料科学方法、噪声和振动对人类生理方面的影响及其标准 . 书中内容
            丰富,语言难度适中,编排深入浅出,循序渐进 . 每小节融入图表,列举实例,便于读者了解摩擦学知识,同
            时获悉各领域摩擦噪声与振动的体现方式与摩擦理论 . 全书围绕摩擦系统噪声与振动论解,根据 STEAM 理念、
            高校声乐演唱教学困局和摩擦学边缘性特征,有助于革新声乐演唱教学,推进学生技巧生成 .
                本书是机械工程学科工具书之一,但作为边缘学科的摩擦学同样可用于各教育领域的跨学科参照 . 本书汇
            集编者多年研究结论与从业经验,参阅本书等同于与“摩擦系统”零距离接触,理解生活、机体活动和工作等
            摩擦振动与噪声产生原理. 依托编者精心汇集,将摩擦系统噪声与振动引入传统摩擦学,有助读者理解摩擦原理,
            同时可为高校声乐技巧及发声原理教学提供支撑 .
                根据高校声乐演唱教学特征,学生在接受声乐演唱教育时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底蕴则无法对作品做到精准
            理解,不仅无法展现作品情感,甚至会让人觉得表演苍白无趣,影响作品展示及表演 . 声乐演唱教学中涉及到
            的技巧众多,曲目也逐渐加大难度,更具专业性,学生需要深厚的文化素养来支撑才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境界
            和水平,同时也需深知演唱原理,掌握机体本质下的演唱技巧 . 《摩擦系统中的噪声与振动》一书可对高校声
            乐演唱教学提供科学辅助,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与科学素养,集声乐演唱的情感、乐曲、原理为一体,让学生感
            受声乐演唱的魅力,同时将自我认同与演唱功底以表演的形式面向大众,让观众与作品产生共鸣 .
                本书价值有二,其一为“同源”的辅导与应用价值,其二为“异源”的跨学科渗透及融入 . “同源”的辅
            导作用即本书以工程学科为基础,站在科学视角审视摩擦系统的振动与噪声,可作为摩擦学爱好者参考用书 .
            本书对摩擦科学的研究、人才培养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 “异源”即摩擦系统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根据摩擦振动
            与噪声理论及声乐发声原理,将本书融入高校声乐演唱教学可让学生了解声源及声线控制方式,同时实现教育
            跨学科发展 . 本书内容深入浅出,可深研但并非晦涩,根据摩擦系统中的噪声与振动可让学生从科学视角审视
            演唱技巧,同时对声乐演唱有多维认知 . 将本书融入高校声乐演唱教学其利有二:一是技巧的本源化讲解,摩
            擦学具有边缘性特点,本书并不具备学科限制,与 STEAM 不谋而合 . 人类机体本身就是摩擦力的发源地,肢
            体行动、发声等均产生不同量的摩擦力,探究声乐教育等同于和机体本身灵魂的沟通,而各类元素产生的原理
            便是教育的要旨,摩擦可作为声乐演唱教学的媒介让学生对自我与演唱有重新的认识,重新定位艺术形式 . 二
            是学科的破边界发展,声乐演唱教学强调技巧、科学、舞台表现力等,其中涵盖肢体行为与发声行为,声乐演
            唱学习理论上是艺术的另类表征,但教育困局在于受限于艺术的囚笼,即无法突破教育的固本化制约,本书对
            摩擦系统振动与噪声的解析可帮助高校声乐教学突破学科限制,即朝向多元化发展,凸显 STEAM 的价值 .
                《摩擦系统中的噪声与振动》一书界定摩擦系统中的噪声与振动知识梗概及核心内容,基于读者接受能力
            及跨学科应用需求,不乏理论又不沦晦涩,可适用高校声乐演唱教学的跨学科发展 . 本书不啻为一本摩擦学教
            育与研究的参考用书,更是推动国家教育事业、培养国际化全能人才的媒介,对国家繁荣发展大有裨益 .



                                                            Ⅳ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