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摩擦学学报》2021年第4期
P. 47

490                                     摩   擦   学   学   报                                 第 41 卷

                                                                    4.0                             2 200
                   (a)  10 min  30 min  60 min                         (b)
                        90 min  120 min  180 min                    3.5                             2 100
                        225 min  Al 2 O 3  reference
                                                                    3.0                             2 000
                                G peak
                  Intensity/a.u.                                   I D /I G  2.5                    1 900 G peak position/cm −1
                       D peak
                                                                    2.0
                                                                                                    1 800
                                                                    1.5                             1 700
                                                                                            I D /I G
                                                                    1.0                             1 600
                                                                                            G peak
                                                                    0.5                             1 50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2
                              Raman shift/10  cm −1                              Time/min

             Fig. 8  Raman spectra of the wear scars of Al 2 O 3  counterpart in dry N 2 :(a) after 10~225 min friction;(b) I D /I G  and G peaks position
                                图 8    N 2 中摩擦的(a)Al 2 O 3 对偶球磨斑拉曼谱图及(b)I D /I G 和G峰峰位变化

            质更多,对应Raman光谱中D峰的相对强度也更高. 结                            从以上结果来看,在N 环境中,最终的摩擦发生
                                                                                      2
                                                                         2
            合图2(b)磨损率分析可以得知,摩擦10 min时对偶表                       在两个富sp 结构的界面之间,从而降低了摩擦界面间
            面尚未形成具有典型DLC特征的碳转移膜,因此磨损                           的摩擦与磨损. 并且可以很明显地看到,N 中摩擦比
                                                                                                    2
            率及磨损深度较大,随着具有典型DLC特征的碳转移                           空气中摩擦更易在对偶球上形成具有典型DLC特征
            膜的形成,磨损率降低,并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说                           的碳质转移膜,这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
            明具有典型DLC特征的碳转移膜的形成及稳定存在                            为N 吸附在滑动界面上可以减少两对摩表面的直接
                                                                  2
            才是减摩耐磨的关键.                                         接触;另一方面是由于吸附所引起的电子排斥为弱相
                为了证实以上结论,分别对空气及N 中摩擦10和                        互作用. 这两方面因素使得具有典型DLC特征的碳转
                                               2
            120 min的对偶球表面磨斑进行EDS组成分析. 图10为                     移膜一旦形成便很难在摩擦过程中被破坏. 因此我们
            根据EDS面扫结果计算出的不同磨斑的C/O比值. 从                         认为是两者的协同效应共同作用保证了N 环境中的
                                                                                                    2
            图10中可以看到摩擦10和120 min时,空气中C/O比值                     低摩擦和长耐磨寿命. 这也是空气中摩擦系数和磨损
            分别为1.0和2.2,而N 中C/O比值则分别为1.5和3.3,说                  率均比N 中高的原因:由于氧化铝对C的粘附作用很
                              2
                                                                       2
            明N 中形成的转移膜中的碳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的,                           弱,转移膜很难在对偶表面稳定存在;此外由于空气
                2
            证实了转移膜在N 中形成得更快且更稳定;此外,摩                           中DLC薄膜内的碳会与水分子反应产生亲水性的含
                            2
                                                                     [32]
            擦120 min形成的转移膜中的碳含量也比摩擦10 min                      氧基团 ,水蒸气很容易在亲水性表面上冷凝形成
            时的多. 说明随着时间增加,转移膜中碳含量是增加                           1层液体层,当两个液体层相互接触时,会引起很大的
            的,最终会形成具有典型DLC特征碳转移膜,导致摩                           黏性力,造成相对较高的摩擦系数 .
                                                                                            [33]

            擦界面的“石墨化”现象.
                                                               3    结论
                    3.5
                             Air                                   a. 通过选取Al O 作为对偶球做不同时间的摩擦
                                                                               2
                                                                                 3
                    3.0      N 2
                                                               试验,发现a-C:H薄膜在干燥N 中的摩擦系数(0.009)
                                                                                         2
                    2.5
                                                               明显低于空气中的(0.05)摩擦系数,在空气中磨穿时
                    2.0                                                      −7  3
                   C/O                                         磨损率为1.4×10  mm /(N·m),在干燥氮气中磨穿时磨
                    1.5                                                  −8  3
                                                               损率为2×10  mm /(N·m),除了具有低摩擦磨损外,a-C:H
                    1.0
                                                               薄膜在氮气中摩擦也比在空气中摩擦具有更长的磨
                    0.5
                                                               损寿命.
                    0.0
                              10            120                    b. 形貌及微观结构分析表明,a-C:H薄膜在摩擦
                                   Time/min
                                                               过程中形成的转移膜确实可以降低摩擦磨损,但干燥

             Fig. 9    The C/O ratio of the wear scars of Al 2 O 3  counterpart
                                                               氮气可以保护摩擦界面,形成具有典型DLC特征的碳
                      in air and dry N 2  for 10 and 120 min
                                                               转移膜并使其稳定存在,进一步降低摩擦磨损并增加
                  图 9    空气及N 2 中摩擦10和120 min时Al 2 O 3 对
                            偶球磨斑C/O比值                          磨损寿命.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