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高原气象》2023年第1期
P. 110

高     原      气     象                                 42 卷
              106























                 图8 纬向平均位涡(29°N -32°N)在500 hPa高度随时间的演变(a)及9月4日08:00位涡的垂直剖面(b)(单位: PUV)
                                                      灰色部分位涡>8 PUV
                   Fig. 8 Zonal average (29°N -32°N) potential vorticity evolution at 500 hPa (a) and vertical cross sections at 08:00
                         on 4 September 2021 (b). Unit: PUV. The area shaded in gray indicates that potential is above 8 PUV
             团强烈发展为强烈的MCC, 使降水强度增加。                                ms/detail/62. 1061. p. 20210901. 0919. 004. html
                 (4)  500 hPa 低槽在四川盆地加强为低涡是西                    李国平, 2013. 高原涡、 西南涡研究的新进展及有关科学问题[J].
             南涡形成的主要机制, 低涡造成了盆地上空局地高                               沙漠与绿洲气象, 7(3): 1-6.
                                                                李明, 高维英, 侯建忠, 等, 2013, 一次西南涡东北移对川陕大暴雨
             值的涡度和位涡向下传递, 使西北涡后部的偏北气
                                                                   影响的分析[J].高原气象, 32(1): 133-144. DOI:  10. 7522/j.
             流及副高外围西南气流的气旋性运动加强从而形
                                                                   issn. 1000-0534. 2012. 00014.
             成涡旋环流。500 hPa 低涡中心与西南涡中心耦合                         李明, 高维英, 王兴慧, 2016. 西北涡和登录台风共同影响的一次
             后使得盆地上空中低层打通, 形成深厚的涡旋系                                暴雨过程分析[J]. 陕西气象(5): 1-6.
             统, 从而加强水汽的辐合上升运动以加强降水。                             刘金卿, 刘红武, 徐靖宇, 2021. 西南涡引发的强对流天气特征[J].
                                                                   高原气象, 40(3): 525-534. DOI: 10. 7522/j. issn. 1000-0534.
             参考文献:                                                 2020. 00027.
                                                                卢敬华, 1986, 西南低涡概论[M].北京: 气象出版社.
             Yu S H, Gao W L, Xiao D X, et al, 2016. Observational facts regard‐
                                                                缪强, 刘波, 袁立新, 1999. 青藏高原天气系统与背风坡浅薄天气
                 ing the joint activities of the southwest vortex and plateau vortex
                                                                   系统耦合相互作用的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9(3): 18-22.
                 after its departure from the Tibetan Plateau[J]. Advances in At‐
                                                                彭力, 徐浩天, 刘嘉慧敏, 等, 2020. 西北涡作用下陕西一次强降水
                 mospheric Sciences, 33(1): 34-46.
                                                                   过程成因分析[J].陕西气象(5): 1-5.
             陈贝, 高文良, 2015. 引发四川盆地西南地区暴雨的高原涡特征分
                                                                邱雅静, 李国平, 郝丽萍, 2015. 高原涡与西南涡相互作用引发四
                 析[J].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35(1): 9-15.
                                                                   川暴雨的位涡诊断[J]. 高原气象, 34(6): 1556-1565. DOI:
             陈贵川, 谌芸, 王晓芳, 等, 2018. 一次冷性停滞型西南低涡结构的
                                                                   10. 7522/j. issn. 1000-0534. 2014. 00117.
                 演变特征[J]. 高原气象, 37(6): 1628-1642. DOI: 10. 7522/j.
                                                                王丛梅, 丁治英, 2006, 河北夏季低涡暴雨的统计研究[J]. 自然灾
                 issn. 1000-0534. 2018. 00093.
                                                                   害学报(5): 69-75.
             陈忠明, 闵文彬, 缪强, 等, 2004. 高原涡与西南涡耦合作用的个例
                 诊断[J]. 高原气象, 23(1): 75-80.                     王沛东, 李国平, 2016. 秦巴山区地形对一次西南涡大暴雨过程影
             丁治英, 吕军宁, 1993, 一次西北涡生成移动过程的数值实验[J].                  响 的 数 值 试 验[J]. 云 南 大 学 学 报(自 然 科 学 版), 38(3):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16(2): 226-232.                         418-429.
             高文良, 郁淑华, 2018. 高原涡诱发西南涡伴行个例的环境场与成                 武麦凤, 曹玲玲, 马耀荣, 等, 2015. 西北涡与登陆台风相互作用个
                 因分析[J]. 高原气象, 37(1): 54-67. DOI: 10. 7522/j. issn.    例的诊断分析[J]. 暴雨灾害, 34(4): 309-315. DOI: 10. 3969/
                 1000-0534. 2017. 00020.                           j. issn. 1004-9045. 2015. 04. 003.
             韩林君, 白爱娟, 2019. 2004—2017 年夏半年西南涡在四川盆地形            郁淑华, 高文良, 2017. 高原涡与西南涡结伴而行的不同活动形式
                 成降水的特征分析[J]. 高原气象, 38(3): 552-562.  DOI: 10.      个例的环境场和位涡分析[J]. 大气科学, 41(4): 831-856.
                 7522/j. issn. 1000-0534. 2018. 00100.          赵玉春, 王叶红, 2010. 高原涡诱生西南涡特大暴雨成因的个例研
             蒋璐君, 李国平, 王兴涛, 2015. 基于 TRMM 资料的高原涡与西南                究[J]. 高原气象, 29(4): 819-831.
                 涡引发强降水的对比研究[J]. 大气科学, 39(2): 249-259.          周春花, 顾清源, 何光碧, 2009. 高原涡与西南涡相互作用暴雨天
             蒋伊蓉, 李晓利, 刘慧敏, 等, 2021. 引起陕北暴雨的西北涡特征分                 气过程的诊断分析[J]. 气象科技, 37(5): 538-544. DOI: 10.
                 析[J/OL].高原气象 .[2021-10-22]. https: //kns. cnki. net/kc‐  19517/j. 1671-6345. 2009. 05. 007.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