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8 - 《高原气象》2023年第1期
P. 108
高 原 气 象 42 卷
104
表 1 四川省达川站的环境对流参数
Table 1 Convective parameters at Dachuan station in Sichuan Province
-1
-1
时间 CAPE/(J·kg ) CIN/(J·kg ) K/℃ SI/℃ TCL/m ZH/m
3日20:00 3100. 1 71. 2 36. 4 0. 9 1080 5474
4日08:00 924. 5 107. 1 40. 8 -1. 73 763 5128
4日20:00 9. 6 0 37. 2 -0. 1 893 5271
随着西南涡的建立, 西南暖湿气流为秦巴区域 从 500 hPa等压面上沿 29°N -32°N 平均的位涡
输送了更多的水汽和能量, 使 4 日 08:00 湿层显著 随时间的演变可以看出[图 8(a)], 3日 20:00至 5日
增加, 800~500 hPa 以及 440~360 hPa 相对湿度都超 05:00 四川盆地 102°E—106°E 附近出现了>8 PUV
-6
-1
-1
2
过了80%, K指数增加为40. 8 ℃, SI指数为-1. 73 ℃, (位涡单位: 1 PUV=1×10 m·K·s ·kg )的正位涡
虽然强降水已经释放了部分能量, 但 CAPE 值依然 高值区[图 8(a)阴影区], 正位涡随着时间在四川盆
较大, 为 924. 5 J·kg , 大气维持较强的不稳定状 地增加, 最大值可达到 23. 1 PUV, 从上面分析可知
-1
态, 有利于对流活动的持续发展。同时抬升凝结高 该高位涡区为 500 hPa 四川盆地上空的低值系统活
度(TCL)降低, 0 ℃层高度(ZH)降低, 暖云层厚度 动引起。3 日 20:00 四川盆地上空 500 hPa 有短波槽
较高, 有利于降水效率的增加。4日 20:00随着西南 活动, 造成该区域产生 8 PUV 的位涡, 随着短波槽
涡的减弱, 700 hPa水汽输送减小, 能量无法及时补 东移加深为低涡, 4 日 08:00 位涡快速增加至 12
充 , CAPE 值 减 小 至 9. 6 J·kg , 对 流 活 动 趋 于 PUV, 同时西南涡开始形成。500 hPa 低涡的维持
-1
结束。 使位涡持续加强, 西南涡也随之发展。4 日 20:00
后, 随着副高的加强低涡开始东移减弱, 位涡同时
7 西南涡的形成机理
减小但依然处于 8 PUV 以上, 西南涡则同时减弱但
本次过程中西南涡的初生、 发展和减弱对降水 维持涡旋结构, 直到 5 日 08:00 位涡减小至 8 PUV
有重要作用, 下面利用物理量诊断来揭示西南涡形 以下, 西南涡完全消亡(图略)。这说明 500 hPa 位
成机理。3 日 20:00 至 4 日 02:00 [图 7(a), (b)], 西 涡随着低值系统发展而加强, 当低槽发展为低涡后
南地区 500 hPa 有短波槽活动, 随着槽前正涡度的 快速增加的位涡使西南涡开始生成发展。 同时从 4
增加, 700 hPa 西南气流靠近正涡度区的部分做气 日 08:00 29°N -32°N 平均的位涡的垂直剖面[图 8
旋性曲率运动, 逐渐转为偏东气流, 与西北涡后部 (b)]可以看出, 西南地区的位涡大值区位于 500
的偏北气流交汇, 未能形成涡旋结构。4 日 08:00 hPa, 位涡值为 14. 6 PUV, 对应 500 hPa 的低涡, 高
500 hPa短波槽加深[图7(c)], 正涡度中心最大值从 位涡有向下传递的作用, 使 850~700 hPa 位涡增加
-5
-1
02:00 的 95. 6×10 s 增加至 152. 9×10 s , 在强大 至 8 PUV 以上, 从而引起 850~700 hPa 的气流做气
-1
-5
的正涡度作用下, 700 hPa西北涡后部的偏北气流与 旋性旋转运动, 从而辐合成为西南涡。
副高外围的西南气流同时做气旋性曲率运动, 在西 由以上分析可知, 西南涡是在 500 hPa 低槽东
南地区形成了闭合的涡旋结构, 即西南涡。至11:00 移加强为低涡的过程中, 产生了非常强的涡度和位
[图 7(d)], 500 hPa 短波槽继续发展为 5850 gpm 等 涡向下传递, 从而使低层 700 hPa、 850 hPa 位势高
值线围绕的闭合低涡中心, 同时低涡中心的正涡度 度降低, 西南气流产生气旋性运动, 辐合旋转加强
-1
-5
值高达 338. 1×10 s , 低涡中心、 正涡度中心与西 形成闭合环流中心, 500 hPa 低涡和西南涡的中心
南涡中心重新, 使西南涡的辐合旋转强度增加。 耦合时有利于西南涡的强烈发展, 形成深厚的涡旋
14:00 500 hPa低涡维持[图 7(e)], 对应的正涡度中 系统, 从而有利于中尺度系统发展和降水加强。
-5
-1
心持续加强至 362. 0×10 s , 但由于此时西北涡东 8 结论
移减弱使其后部的东北气流减弱, 从而使西南涡也
有所减弱。20:00 500 hPa 副高加强[图 7(f)], 低涡 本文通过对一次西北涡与西南涡共同影响秦
减弱为 5855 gpm 等值线围绕的闭合中心, 正涡度 巴区域的大暴雨过程进行分析, 得到以下主要结
中心减弱至237. 7×10 s 且与低涡中心分离; 700 hPa 论:
-5
-1
西南气流由于高压的阻挡作用明显减弱, 从而导致 (1) 本次过程是由西北涡后部偏北气流与副
西南涡的减弱。 高外围西南气流形成的中尺度切变线, 在秦巴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