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高原气象》2022年第6期
P. 86
6 期 田付友等:中国中低海拔地区三类强对流天气环境条件的基本气候特征 1449
图1 研究时段内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站点(圆点)及总次数分布(单位:次)
Fig. 1 Distribution of observation stations(circle dot)and the total number of
short-duration heavy rainfall,thunderstorm wind and hail. Unit:times
表2 所用环境物理量列表 雨顺等,1978)。此外,尽管 K 指数对短时强降水
Table 2 List of studied environmental parameters 有较好的指示意义(Tian et al,2015;田付友等,
序号 物理量 符号/单位 2015),但考虑其同时反映了温差和湿度的综合状
1 大气可降水量 PWAT/mm 况,因此本文中不做探讨。
2 850 hPa相对湿度 RH850/%
3 强对流实况的时空分布特征
3 700 hPa相对湿度 RH700/%
4 500 hPa相对湿度 RH500/% 三类强对流天气的频次大值区空间分布存在显
5 最有利抬升指数 BLI/℃ 著差异。短时强降水具有明显的自北向南逐渐增多
-1
6 最佳对流有效位能 BCAPE/(J·kg ) 的趋势[图 1(a)],东北地区一般少于 20次,华南南
7 850 hPa与500 hPa温差 DT85/℃ 部沿海多个站次的短时强降水总次数超过 100 次。
-1
8 850 hPa与500 hPa温度递减率 TLR85/(℃·km ) 此外,黄淮地区和四川盆地相对于周边区域为频次
9 850 hPa 散度 DIV850/s -1 大值区,但最大次数仅为 50次左右,显著低于华南
-1
10 0~1 km垂直风切变 SHR1/(m·s ) 地区。雷暴大风有两个高频次区域[图 1(b)]:一个
-1
11 0~3 km垂直风切变 SHR3/(m·s ) 位于华北北部,京津冀及陕西北部均在该区域内,
-1
12 0~6 km垂直风切变 SHR6/(m·s ) 另一区域为华南中部,两个高频次区域内的最大次
13 0 ℃层高度 Z0/m 数均超过了 20次,但就范围而言,华北地区雷暴大
14 850 hPa温度 T850/℃ 风高频次区域的范围显著大于华南。冰雹的高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