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1 - 《高原气象》2022年第6期
P. 91

高     原      气     象                                 41 卷
              1454










































                   图6   三类强对流天气最有利抬升指数(BLI)、最佳对流有效未能(BCAPE)、850 hPa与500 hPa温差(DT85)及
                                                 温度递减率TLR85的箱线图分布
                  Fig. 6  Box-and-whisker plots for BLI,BCAPE,DT85,and TLR85 for the three severe convective weather phenomena
             SHR1也依次递增,表明短时强降水往往出现在更为                               图 8(a)所示三类强对流天气的 Z0 箱线图显
             有利的0~1 km垂直风切变环境中,这可能与低空急                          示,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的 Z0均值分别为
             流会触发强降水有关(孙淑清和翟国庆,1980)。三者                         5051、4265 和 3686 m,短时强降水的平均 Z0 最高,
                                                          -1
                                              -1
             的SHR3均值分别为8. 3 m·s 、8. 9 m·s 和10. 0 m·s ,          冰雹最低。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和冰雹 Z0 的第
                                     -1
                                                         -1
                                              -1
                                    -1
             SHR6均值分别为9. 8 m·s 、13. 5 m·s 和15. 9 m·s ,          25 和 75 百分位区间分别为 4925~5313 m、3776~
             与 SHR1相比,冰雹的 SHR3和 SHR6均值超过了雷                      5044 m 和 3160~4329 m,超过 75% 的短时强降水
             暴大风,其中尤以SHR6差别显著。三者SHR6的第                          的 Z0 高于 4925 m,而超过 75% 的冰雹的 Z0 低于
             25 和 75 百分位区间分别为 5. 2~13. 4 m·s 、7. 8~             3776 m,表明仅有少于 5% 的短时强降水和冰雹具
                                                     -1
                     -1
             17. 5 m·s 和10. 0~20. 7 m·s ,表明冰雹的垂直风切              有类似的 Z0环境。雷暴大风的 Z0与短时强降水和
                                      -1
             变更强,其次是雷暴大风,然后是短时强降水。                              冰雹均有重叠。
                                                        -1
             75 %的短时强降水出现在 SHR6 小于 13. 4 m·s 的                      尽管 Z0 是温度层结高度的表征,但三类强对
                                                -1
             环境中,但其 SHR6 均值仅为 9. 8 m·s ,而有 75%                  流天气的 850 hPa 温度(T850)分布显示[图 8(b)],
             的冰雹出现在 SHR6 大于 10. 0 m·s 的环境中。三                    Z0与低层温度之间并无显著的关系。短时强降水、
                                             -1
             类强对流天气的SHR6差别最为显著。                                 雷暴大风和冰雹的 T850均值分别为 19 ℃、19 ℃和
             5. 5  特性层Z0的特征                                     17 ℃,雷暴大风与短时强降水的 T850 均值相同,
                  特性层的高度对特定的强对流天气具有显著                           均高于冰雹,但冰雹的箱子所示 50% 的区间为 13~
             的决定性意义(雷雨顺等,1978),如 Z0 和-20 ℃层                     22 ℃,几乎包含了雷暴大风 17~23 ℃的温度区间,
             高度对冰雹均有显著指示意义,但两者也有一定的                             且冰雹和雷暴大风的箱子所示 50% 的区间均几乎
             共性(曹艳察等,2018),因此仅对 Z0 做分析,以探                       包含了短时强降水 5%~95% 的百分位区间,表明
             索Z0是否对短时强降水和雷暴大风也有显著意义。                            T850 并不能帮助区分三类强对流天气,且 T850 与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