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高原气象》2022年第6期
P. 110

6 期                   彭   旺等: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山区和平原区雨滴谱特征对比研究                                       1473
                                                                                                          -3
                                                                                         -1
                                                                                            -3
               测设备,可以准确获取降水粒子的粒径、降落速                             ∆Di的粒子浓度(单位:mm ·m ); ρ w =1. 0 g·m ,表
                                                          2
               度、反射率因子和数浓度等信息。OTT-Parsivel 激                     示液态水密度。通过 N(Di)可以计算雨滴数密度 N
               光雨滴谱仪将粒径和速度按不等距间隔分为 32 个                         (单位:m )、反射率因子 Z(单位:dBZ)、降雨强度
                                                                         -3
               档,粒径测量范围 0. 2~25 mm,测量速度范围 0. 2~                  R(单位:mm·h )和液态水含量W(单位:g·m )。
                                                                              -1
                                                                                                        -3
                     -1
               20 m·s 。仪器采样频率设置为1 min。                                              32
                                                                               N =  ∫  N ( Di )∆Di         (4)
               2. 2  观测数据与方法                                                        i = 1
                                                                                   32
                   因 雨 滴 谱 仪 前 两 个 直 径 通 道(0. 062 mm 和                        Z =  ∫  N ( Di ) D i ∆Di     (5)
                                                                                              6
               0. 187 mm)信噪较低,研究中未采用,分析利用的                                         32 i = 1 32
                                                                                                 3
               最小可探测直径为 0. 312 mm。考虑到自然情况下                                 R =  6π 4∑∑ v j N ( Di ) D i ∆Di  (6)
                                                                               10  i = 3 j = 1
               实际降水粒子的大小,探测直径大于 7 mm 的粒子                                              32
                                                                                                3
               予以剔除(黄兴友等,2019)。对于每一个 1 min 样                                W =  6ρ w  ∑ N ( Di ) D i ∆Di  (7)
                                                                                 6000
                                                         -1
               本总雨滴数小于 10 或降雨强度低于 0. 01 mm·h 被                                       j = 3
                                                                     利用雨滴谱分布模型 Gamma 分布来描述雨滴
               认为没有降雨发生,并从数据中剔除。
                                                                 谱 的 分 布(Ulbrich and Atlas,1998;Bringi et al,
                   观测过程中,因强风、湍流、飞溅的雨滴包括
                                                                 2003),Gamma分布模型为:
               多个雨滴的重叠等会导致部分大雨滴与小雨滴的
                                                                             N ( D ) = N 0 D exp (-λD )    (8)
                                                                                         μ
               下降速度会产生不切实际的缓慢和迅速(Friedrich
                                                                     第n阶矩定义为:
               et al,2013;Yuter et al,2006)。为了识别和消除这
                                                                             ∞               Γ ( μ + n + 1)
               些可疑数据,基于公式(1)和(2)中所示的理论直径                              M n =  ∫  D N ( D )dD = N 0  λ μ + n + 1  (9)
                                                                               n
               大小和下落速度关系的质量控制方法(Atlas et al,                                 0
                                                                     利用 3、4 阶矩可得到雨滴的质量加权平均直
               1973),超出经验下降速度与直径关系 60% 以上或
                                                                 径D(单位:mm):
               以下的雨滴会从1 min的雨滴谱仪数据中剔除。                               m
                    δ(h) = 1 + 3.68 × 10 h + 1.71 × 10 h 2  (1)                     D M =  M 4            (10)
                                       -5
                                                    -9
                                                                                         M 3
                               1         10.3
                          D =     ln                     (2)         由质量加权平均直径 D 和液态水含量 W 计算
                               0.6  9.65 - Vt/δ( ) h                                      m
                                                                 广义截断参数N(单位:mm ·m ):
                                                                                          -1
                                                                                              -3
                                                -1
               式中:D(单位:mm)和 V(单位:m·s )分别是雨滴                                    w     ρ w π( )
                                     t
                                                                                       4
                                                                                            3
               粒径和下落速度; δ(h) 是空气密度调整校正系数;                                       N w =  4  10 W            (11)
                                                                                             4
               h为观测点的地形高度。                                                                 D m
                   单位体积、单位尺度间隔的粒子数浓度计算公                          3   结果和讨论
               式如下:
                                    32                               山区站观测总计降水时长为 67 h 15 min(4035
                                          n ij
                           N ( Di ) = ∑                  (3)
                                   j = 1  A·∆t·∆Di·V j·          min),平 原 站 观 测 总 计 降 水 时 长 为 42 h 18 min
               式中:n 代表尺度第i档、速度第j档的雨滴数;A和                        (2538 min),其中以系统性降水为主,占比均超过
                      ij
                                                                                               -1
                                          2
               ∆t分别代表采样面积(单位:m)和采样时间(单位:                         98%。 按 小 雨(0. 01~2. 5 mm·h )、中 雨(2. 5~8
                                                                                                             -1
                                                                                          -1
                                                                      -1
               s);Di代表第i档的中值直径(单位:mm); ∆Di代表                     mm·h )、大雨(8~16 mm·h )和暴雨(>16 mm·h )
               对应的直径间隔(单位:mm);V 代表第j档雨滴的下                        4个降雨强度等级进行分类统计(张培昌等,2000),
                                           j
               落末速度(单位:m·s );N(Di)代表直径 Di 至 Di+                  如表1所示。
                                  -1
                                                  表1  不同降雨强度等级统计结果
                                          Table 1  Statistical results of different rain rate levels
                                               山区站                                      平原站
                  降雨强度R
                              样本数        平均值        标准差      雨量占比       样本数       平均值        标准差       雨量占比
                       -1
                  / (mm·h )
                                                                                      -1
                                             -1
                                                                                                 -1
                                                        -1
                                /个     / (mm·h )   / (mm·h )    /%       /个      / (mm·h )  / (mm·h )    /%
                 0. 01<R≤2. 5  3840       0. 39      0. 48     52. 27    2459      0. 31      0. 43     50. 9
                  2. 5<R≤8      169       3. 83      1. 21     22. 59     66       3. 49      0. 89     15. 38
                   8<R≤16        11      10. 8       2. 02      4. 14      9      12. 87      2. 45      7. 73
                    16<R         15      40. 93     20. 29     21. 43     13      29. 66      9. 04     25. 75
                    合计         4035       0. 71      2. 93    100. 00    2538      0. 59      2. 41     100. 00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