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5 - 《高原气象》2022年第6期
P. 115

高     原      气     象                                 41 卷
              1478
                  通过雨滴谱资料计算 Z 与 R,拟合得到山区和                       定量估测降水公式 Z=300R 。从图 6 中可以看出,
                                                                                        1. 4
             平 原 的 Z=aR 公 式 ,山 区 站 的 Z-R 关 系 式 为 Z=             山区站 Z 与 R 的散点分布范围更离散,处于同一雨
                          b
                                                        2
                       2
             728R 1. 27 ,R 为 0. 85;平 原 站 为 Z=454R  1. 32 ,R 为   强时,山区站可能具有更高的 Z 值,表明二者的粒
             0. 86。二者的指数系数 b 较为接近而系数指数 a 差                      子谱结构存在一定差异。灰色实线是不同海拔拟
             距较大。                                               合的 Z-R 关系,可以看出,若采用固定的公式 Z=
                  图 6 为山区和平原 Z 与 R 散点分布及拟合曲线                    300R ,会导致降雨量的高估,误差会随回波强度
                                                                    1. 4
             (灰色实线),灰色虚线为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内置                            增大而增大,且山区高估更为严重。





















                                         图6  反射率因子Z与降雨强度R散点分布及拟合曲线
                               Fig. 6  Scatter plots and fitting curves of the Z and R,Mountain Sites and Plain Sites

              4   结论                                               (4) 山区站反射率因子 Z 与降雨强度 R 的分布
                                                                更离散。山区站的 Z-R 关系式为 Z=728R              1. 27 ,平原
                  利用 2020 年 7-9 月在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宗务
                                                                为 Z=454R 1. 32 。 若 统 一 采 用 降 水 估 测 公 式 Z=
             隆山山区和平原的雨滴谱连续观测资料,研究了不
                                                                    1. 4
                                                                300R ,会导致降雨量的高估,误差随回波强度增
             同海拔处雨滴谱分布与降水微物理特征的差异,阐
                                                                大而增大,山区降雨的高估更为严重。
             明了地形对于降水微物理过程的影响,拟合出了该
                                                                    本文利用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山区和平原区的
             区域适合的Z-R关系,主要结论:
                                                                雨滴谱连续观测资料,通过研究不同海拔处雨滴谱
                 (1) 小雨滴是雨滴数密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中
                                                                分布与降水微物理特征的差异,阐明地形对于降水
             雨滴和大雨滴是反射率因子 Z、降雨强度 R 和液态
                                                                微物理过程的影响。但受限于青藏高原复杂的地
             水含量 W 的主要来源。随着 R 增大,小雨滴对各微
                                                                形地貌以及区域性气候特征的明显差异,进行大尺
             物理参量的贡献逐渐降低,中雨滴和大雨滴的贡献
                                                                度的深入研究尤为重要。
             逐渐增大。山区大雨滴对 Z、R 和 W 的贡献要高于
             低海拔的平原。                                            参考文献:
                 (2) 山区站在小雨、中雨和大雨时的谱宽更
                                                                Atlas D,Srivastava R C,Sekhon R S,1973. Doppler radar character‐
             宽,暴雨时二者的谱宽一致。不同 R 下,山区站在
                                                                   istics of precipitation at vertical incidence[J]. Reviews of Geo-
             大雨滴端的粒子数浓度 N(D)更高,地形的抬升对
                                                                   physics,11(1):1-35.
             较大雨滴的N(D)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Bringi V N,Chandrasekar V,Hubbert J,et al,2003. Raindrop size
                 (3) 广义截断参数 Log N 与质量加权平均直                         distribution in different climatic regimes from disdrometer and du‐
                                         w
                                       10
             径 D 呈负相关关系,N(D)减小的同时,D 迅速增                            al-polarized radar analysis[J]. Journal of The Atmospheric Sci‐
                                                    m
                 m
             大。山区站的广义截断参数 Log N 与 D 标准差                            ences. 60,354-365. DOI:10. 1175/1520-0469(2003)0602. 0.
                                               w
                                            10
                                                    m
                                                                   CO;2.
             更大,离散程度高。D 随海拔升高而增大,R 更高
                                  m
                                                                Chandrasekar V,Meneghini R,Zawadzki I,et al,2009. Global and
             时雨滴直径也越大。Log N 会随降雨强度升高而
                                    10
                                       w
                                                                   local precipitation measurements by Radar[J]. Meteorological
             先增大后有所减小,较小雨滴是构成降雨的主要
                                                                   Monographs,30(52):215-236.
             来源,柴达木盆地降雨有其独特的雨滴谱结构                               Chen B,Yang J,Pu J,2013.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aindrop size
             特征。                                                   distribution in the Meiyu season observed in eastern China[J].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