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3 - 《高原气象》2022年第5期
P. 213
高 原 气 象 41 卷
1306
图3 1961-2019年云南冬半年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频次特征
Fig. 3 Frequency characteristics of RELTE in Yunnan Winter half year during 1961-2019
了 30 次[图 3(b)]。从受影响的站点数来看,云南 3. 3 区域特征
区域性冷事件多发,21~70 个站点受影响的事件一 由 1961-2019年 140次云南冬半年区域性极端
共发生 108 次,占已识别事件总数的 77%;影响站 低温事件的累积频次和累积强度的地域分布特征
数超过 100 个站点的全省性极端低温事件在近 59 来看,近 59年来,云南东部地区极端低温事件发生
年中仅发生了 4 次[图 3(c)]。云南区域性极端低 频率较高,普遍超过 60次,其中滇东北南部与滇东
温事件在 11月和 3月发生概率较高,都为 28次,12 南北部区域,极端低温事件的累计发生频率在 90
月份极端低温事件发生较少,为 19次;冬半年的其 次以上,平均每年发生 1. 5 次;滇中以西的大部地
余 月 份 极 端 低 温 事 件 发 生 频 次 在 20~28 次 区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率在 30~50 次,怒江以西的
[图3(d)]。 狭窄区域极端低温事件发生频率最低,在 30 次以
在个例分析中发现,2013 年 12 月中旬及 2018 下[图 4(a)]。累积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发生频
年 2月上旬的云南极端低温事件持续天数均超过了 次相类似[图 4(b)],东部地区受极端低温事件影响
4 d,2016 年 1 月下旬的极端低温事件持续了 3 d; 的累积强度比西部地区大,这种分布形势与云南冰
在近 10 年发生的 9 次极端低温事件中,有 5 次的平 冻灾害的空间分布型较为一致(段旭等,2011)。地
均强度都超过了 2. 5 ℃、有 4 次受影响站数都在 60 形通过改变大气的动力和热力效应,从而对大气环
站以上(几乎达到全省 125 站的半数),其中影响最 流的演变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形成不同的天气气候
广的是 2013年 12月中旬,极端事件波及了全省 125 (钟水新,2020)。显而易见,云南区域性极端低温
站中的 110 站。此外 2008 年的极端低温事件之所 事件的空间分布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较为突出,云南
以令人印象深刻,是因为当年 1 月下旬至 2 月下 一般受地面冷高压前部偏东气流的影响,位于云南
旬,云南连续发生了 3 次区域性极端低温事件,影 中部呈准南北走向的哀牢山脉是冷空气影响滇西的
响累积天数达 6 d,平均强度在 2. 0 ℃左右,长时间 第一道天然屏障,而位于滇西北的横断山脉则是阻
多频次的极端低温事件侵袭大大地提升了灾损。 止冷空气进一步西进的第二道屏障。
无论从事件持续天数、平均强度、影响站点数等各 4 大气环流异常与云南冬半年极端
项评估指标来看,在近年来的极端低温事件中均表 低温事件活动的关系
现较显著,印证了在近年暖背景下云南地区极端低
温事件偏多出现的现象。 由以上分析可知,冬半年各月极端低温事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