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高原气象》2022年第1期
P. 56
高 原 气 象 41 卷
54
-1
图4 2012-2015年夏季面积平均的蒸散发和降水差值(E-P)(单位:mm·d )
Fig. 4 Mean(E-P)of target-bound air parcels in 1~10 days before reaching the target area
in summer from 2012 to 2015. Unit:mm·d -1
的水汽源地在演变时期减弱,但在干旱时期重新加 华南、云贵高原、印度半岛等位于南支路径和东支
强,甚至变得比湿润时期更强,而四川盆地-秦岭 路径上的水汽源地在干旱时期强度极弱,甚至消
一带的水汽源地则是在演变时期加强,但在干旱时 失。其中孟加拉湾的水汽源地在干旱时期增强,可
期减弱到比湿润时期更弱的状态。喜马拉雅山南 能是由阿拉伯海变暖引起的孟加拉湾异常反气旋
麓上的水汽源地在三个时期都很重要,其中尼泊尔 造成(Sun et al,2018)。
境内的水汽源地在演变时期减弱后立即加强,东 6 结论与讨论
段-横断山脉西侧的水汽源地在干旱时期强度减
弱。伊朗高原、帕米尔高原以及孟加拉湾附近的水 基于“黄河源区玛曲-若尔盖土壤温湿监测网
汽源地表现为从湿润时期到演变时期再到干旱时 络”获取的土壤湿度观测资料,通过计算土壤湿度
期逐渐加强的特征,印度半岛、长江中下游及华东 异常百分比指数(SMAPI)捕捉十年间黄河源区的
附近的水汽源地则刚好相反,表现为从湿润时期到 干旱事件以及干湿演变过程,结合 NCEP FNL 再分
演变时期再到干旱时期逐渐减弱的特征,其中长江 析资料驱动 FLEXPART 模式模拟典型的干旱事件
中下游及华东附近的的水汽源地在干旱时期甚至 以及干湿演变过程中气块运动轨迹,分析研究区在
没有继续存在;云贵高原-海南岛、华南等地的水 目标时段水汽输送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得出以
汽源地从湿润时期到演变时期再到干旱时期表现 下结论:
为演变时期有加强,但在干旱时期消失的特征。 (1) 针对目标时段,研究区域的外部水汽大致
不同时期的水汽源地的变化特征与其相应的 通过 3 条轨迹进入黄河源区:①南支输送。始于印
水汽输送路径有关,湿润时期东支路径与南支路径 度洋、阿拉伯海的水汽,通过印度半岛、孟加拉
起主导作用,而干旱时期则是北支路径发挥着更重 湾,从青藏高原西南侧进入黄河源区;②东支输
要的作用,与之对应,干旱时期青藏高原上的水汽 送。来自太平洋、南海等地的水汽从华东/华南地
源地分布比湿润时期偏北,而长江中下游、华东、 区登录中国大陆,途径长江流域,从青藏高原东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