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 - 《高原气象》2022年第1期
P. 4
高 原 气 象 41 卷
2
风速的年代际变化。上述过程不仅改变了高原热 从图1中可以看出,2005年后,高原东部地区表面温
状况,同时还引发了冰川快速融化、湖泊扩张、多 度主要以年际变化为主。地表温度和表面气温的增
-1
年冻土面积缩减、季节性冻土冻融时长缩短的环境 长速率分别为0. 18 °C·(10a) 和0. 27 °C·(10a) ,且
-1
变化(Jin et al,2009;Sun et al,2020;Zhang et al, 均未通过 99% 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高原东部近
2020;Luo et al,2020;Wang et al,2020)。为研究 10 余年来表面增暖有所减缓。基于 ERA-5 再分析
过去 50 年来高原地球系统变化过程与机制及其对 资料得到的 2005-2020 年高原平均增暖速率的空
人类社会的影响,优化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提 间分布型(图 2)来看,高原中西部的地表温度增暖
出亚洲水塔与生态安全屏障保护、第三极国家公园 速率明显大于东部,而表面气温呈现出一致增暖。
群建设和绿色发展途径的科学方案,第二次青藏高 对比地表温度与表面气温增速的空间分布可以看
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于 2017 年开展。此次青藏科 出,高原东部地区表面气温增暖较明显,而在中西
考将在第一次青藏科考的基础上,突出以变化为主 部地区,地表温度增暖较强烈。
题的考察研究,摸清高原气候的变化规律,评估与
预测未来变化趋势,服务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人类
命运共同体建设。因此,本文回顾了高原近 60 年
来的气候变化事实及其环境影响与物理机制的研
究进展,并基于中国气象局提供的地面气候资料逐
日 数 据 集 和 ERA-5 再 分 析 资 料(Hersbach et al,
2020),探讨了近 10 余年来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及原
因。上述工作将为进一步深入分析高原气候变化
的物理机制及与环境变化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 图1 1961-2017年青藏高原观测站点平均的年平均
2 近 60 年来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及其 地表温度距平
原因的研究综述 Fig 1 Tine series of anomalous annual mean site observational
skin temperature,surface air temperature during
2. 1 青藏高原地表温度和气温变化及其机制的研 1961-2017. Unit:°C
究综述 受高原独特地形及复杂下垫面状态的影响,表
相较于北半球的增暖,高原增暖发生时间较 面增暖呈现出时空差异。从各个季节的增温幅度
早,而且增温速率也比北半球同纬度区域大(Liu et 来看,站点观测与再分析资料的结果均表明,高原
al,2000)。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高原地表气温 冬春季增温幅度较夏秋季大(马晓波和李栋梁,
呈现出持续增暖的趋势,并在 90 年代末出现的“全 2003;李栋梁等,2005;Su et al,2017;Gao et al,
-1
球增暖停滞”期间,仍以 0. 25 °C·(10a) 的速率增 2019)。就增暖的区域差异而言,海拔依赖型增暖
暖(蔡英等,2003;Duan and Xiao,2015;徐丽娇 是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Ramanathan et al,2007;
等,2019)。自 70 年代中期以来,高原地表温度也 Liu et al,2009;Rangwala et al,2009;Kang et al,
呈现出显著的增暖趋势,且 1998-2014年的年平均 2019;Guo et al,2021)。针对这一现象的物理机制
地表温度相较于 1980-1997 年年平均地表温度上 解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冰雪反照率反
升了 1. 15 °C(李栋梁等,2005;Su et al,2017),由 馈:随着增暖加剧,年平均雪深较厚的高海拔地
于这一时段高原地表温度增暖速率快于地表气温 区,积雪量和雪深下降趋势更为剧烈,从而使得地
的增暖速率,因此,地气温差逐步放大(Liu et al, 表反照率降低,增暖更显著。(2)云-辐射反馈:随
2012)。 着温室气体的增加,低层大气增湿,低云云量增
为探讨近 60 年来,特别是近 10 余年来高原地 加;高云云量减少,使得向下短波辐射的增加趋势
表温度与气温变化特征,本文基于中国气象局提供 在高海拔地区增强,增暖更显著。(3)水汽反馈:由
的地面气候资料逐日数据集和 ERA-5 再分析资料, 于大气向下长波辐射对大气增湿的敏感性在比湿
同时考虑到台站迁移建设,参考 Duan et al(2018) 较低的高海拔区域更强,使该区域气温增暖更加剧
的方法,选取自 1961 年以来青藏高原上的 32 个观 烈。(4)气溶胶影响:黑碳和沙尘气溶胶通过大气环
测台站(主要分布在高原东部地区)为研究对象。 流传输到高原高海拔地区,使得冰川、积雪融化,
计算了青藏高原地表温度与气温距平序列(图 1)。 降低高海拔地区反照率,进而使得高海拔地区增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