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爆炸与冲击》2025年第9期
P. 117

第 45 卷            陶子豪,等: 爆破荷载作用下透明脆性材料的三维裂纹扩展行为                                 第 9 期

               大断层。由于爆炸冲击波直接作用在炮孔周边,周围介质裂纹的产生方式主要以压拉破坏为主,断面平
               整度较差。随着到炮孔距离的增大,从区域                    2  到区域  3,高度维持在      4.75 mm,但方差降低至        0.648 mm ,
                                                                                                         2
               降幅达到    20.7%,表明由爆炸近区变为中远区的过程中,裂纹面的平整度提高。随着到炮孔距离的增大
               和时间的增长,爆炸冲击波衰减为应力波,同时爆生气体充满裂纹内部,裂纹的扩展由应力波和爆生气
               体共同驱动,裂纹的产生逐渐由拉伸破坏向剪切破坏转变。区域                              4  的最大高度降低为       3.5 mm,与区域    3
               相比降低了     26.3%,对应的方差为        0.728 mm 。随着到炮孔距离的增大,应力波逐渐衰减,爆生气体压力
                                                     2
                                                                                                  2
               降低,驱动裂纹扩展的能力减弱,区域                  5  破裂面最大高度为         2.8 mm,方差减小至       0.586 mm ,减小了
               19.5%。随着到炮孔距离的增大,裂纹的产生方式逐渐发生变化,裂纹面运移空间受到影响,微凸体的相
               对高度明显减小,裂纹面整体均匀性和平整度逐渐提高。


                                     Area 1                                Area 1       Variance
                                    5.5          Maximum height          0.85
                                    5.0                                  0.80
                                    4.5                                  0.75
                                    4.0                                  0.70
                        Area 5      3.5           Area 2     Area 5      0.65           Area 2
                                    3.0                                  0.60
                                    2.5                                  0.55




                            Area 4           Area 3               Area 4           Area 3
                                    图 9    断裂面点云数据最大高度(单位为        mm)和方差(单位为     mm )
                                                                                   2
                         Fig. 9    Point cloud of maximum height with the unit in mm and variance of height with the unit in mm 2

               3.4    裂纹面高度频率直方图
                   为了更细致、全面地分析断口的整体形貌,引入了                      2  个特征参数,即偏度和峰度,分析了断口上特征
               区域内所有微凸体的高度分布特征。偏度(H )是数据分布偏斜方向和程度的度量,可以用来描述断裂
                                                       sk
               面上点云高度频率分布的不对称性,偏度可以通过下式                        [26]  求得:
                                                                  ¯
                                                           n Å
                                                        1  ∑  H i − H  ã 3
                                                   H sk =                                               (4)
                                                        n       σ
                                                          i=1
                   峰度(H )是用来表征概率密度分布曲线在平均值处的峰值高低,可以用于描述断裂面上点云高度
                          ku
               分布的平坦状态。峰度可以用下式                [26]  表示:
                                                         n Å
                                                       1  ∑  H i − H ¯  ã 4
                                                  H ku =             −3                                 (5)
                                                       n       σ
                                                         i=1
               式中:σ   为点云高度的标准差。
                   如图  10(a)~(b) 所示,在爆破近区域         1、2  时,破裂面上微凸体高度频率分布偏度均大于                    1,表明区域
               内高度差异较大,裂纹面高度分布不均匀性明显。且在区域                            1  中峰度  H 为 u  4.35,区域  2  中峰度  H 为
                                                                                                       u
                                                                                                       k
                                                                               k
               0.47,表明区域    2  中数据集中度较高,裂纹面起伏程度高于区域                    1。当距离增大时,如图          10(c)~(d) 所示,
               在爆炸中远区域        3、区域   4,断裂面的形成逐渐从以拉伸破坏为主向剪切破坏转变,高度频率分布偏度减
               小,峰度均小于       3,裂纹面高度分布均匀性提高,破裂面平整度提高。当距离继续增大时,如图                                   10(e) 所
               示,区域   5  中偏度增大,峰度继续减小,破裂面上低于高度平均值的凹凸体数量增加,但凹凸体的高度差
               减小,裂纹面形态变得更加平整。
                   结合图    8  可知,尽管两者均位于近爆区,但区域               2  的高度分布更集中,表面微观起伏程度更剧烈,突
               起构造更密集。
                   随着测点到炮孔距离的增大,进入区域                  3  和区域  4(图  10(c)~(d)),偏度呈下降趋势,峰度均小于              3,
               裂纹面高度分布趋于对称且波峰尖锐性降低。该变化反映断裂模式由炮孔周围以拉伸主导的高能快速
               破坏逐步向剪切主导的能量耗散性破坏过渡,裂纹面整体趋于平整。



                                                         093102-10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