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爆炸与冲击》2025年第6期
P. 36

第 45 卷             单仁亮,等: 深部岩体结构面动力特性与致灾效应研究进展                                  第 6 期

                   (3) 岩体性质:含结构面的岩体通常力学性质较弱,且结构面的非均质性、节理的发育程度、结构面
               的方位与主应力方向等因素都会影响岩体的稳定性。软岩类岩体在高应力下容易发生塑性变形,而硬
               岩中结构面滑移可能会引发局部大变形。
                   (4) 开挖扰动:深部开挖对围岩产生强烈的扰动,破坏了原本的应力平衡。结构面发育的区域,受到
               开挖引发的应力集中和卸载作用,容易产生变形,甚至发生大规模的失稳和塌陷。

                   针对含结构面岩体大变形问题,可以通过
               在岩体内布置锚杆或锚索来提高结构面的抗剪
                                                                                      α
               强度和整体稳定性         [64-66] 。陶志刚等  [67-68]  研发了   Tensile
                                                              force  D b   D s
               具备均匀大变形、颈缩消失及屈服平台消失等
                                                                                    h
               实验特征的负泊松比(negative Poisson᾽s ratio,
               NPR)锚杆材料,并基于此开发了刚柔结合的大
                                                                   Shank rod
               变形控制支护技术,用于深部工程中的岩体支
                                                                       Sleeve pipe  Cone
               护,其结构原理如图         16  [69]  所示。图中:α  为锥体
               斜面倾角,h    为锥体长度,D 和     s  D 分别为锥体的                       图 16    NPR  锚杆结构原理 [69]
                                            b
               小端和大端直径。                                             Fig. 16    Principle of NPR anchor structure [69]
                   NPR  锚杆的支护原理为:在支护过程中,当围岩压力低于恒定阻力时,围岩保持稳定,锚索杆体仅会
               发生微小的弹性变形;一旦围岩压力超过该阻力,恒阻装置则通过结构滑移变形来抵抗围岩的破坏。随
               着围岩应力的释放,恒阻装置停止位移,围岩与支护系统重新达到稳定状态                                 [70] 。

                   考虑到锚索支护机理,沿结构面的剪切变
               形会使锚索承受相应的剪切力,同时由于端锚锚
               索的锚固形式,在锚尾与锚固段之间存在很长的
                                                             Anchor cable      C-shaped tube  Pallet Lock tool
               自由段,无法对岩层的横向作用起到良好的抑
               制,从而可能会导致锚索承受更高的拉力而被剪
               断。因此,单仁亮等        [71]  和  Shan  等  [72]  提出了抗剪
                                                                  Tube seam             Cross section
               锚管索(anchor cable with C-shaped tube, ACC)支
               护技术,可以用于提高锚索的横向抗剪性能,防
                                                                        图 17    管索组合结构示意图    [72]
               止锚索剪切破断,并增强巷道围岩的抗剪切能
                                                                  Fig. 17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the anchor cable
               力,阻止岩体大变形,如图           17  所示。
                                                                            with C-shaped tube [72]
                   抗剪锚管索是一种组合支护系统,其特点
               是在距巷道表面一定深度内,预应力锚索的自由段外侧安装纵向开缝钢管。通过锚索的高预紧力,提供
               巷道径向压应力,有效抑制围岩的离层、滑动、裂隙扩展及新裂纹的产生,防止围岩的扩容变形。同时,
               外部开缝钢管与包裹索体共同形成的抗剪强度可以抵挡结构面滑移,从而更有效地抵抗围岩发生剪切
               破坏  [73-75] 。

               4.3    冲击地压及防控技术
                   冲击地压是指在地下矿山工程作业中,由于岩体内积聚的高应力突然释放,导致岩石或煤体发生急
               剧的破坏和变形,产生剧烈的应力释放。目前普遍将冲击地压分为煤体压缩型、顶板断裂型和断层滑移
               型  3  类 [76] ,而深部岩体中存在的结构面主要会导致断层滑移型冲击地压的发生。冲击地压的机理可归结
               为能量的积累和释放过程。当深部岩体处于高地应力环境中时,岩体内部会逐渐积累大量的弹性能
               量。随着工程开挖的进行,岩体内部的应力重新分布,部分区域会产生应力集中现象,形成应力集中
               区。当应力超过岩体的强度极限时,岩体发生脆性破坏,储存的能量瞬间释放,导致围岩失稳并产生剧
               烈的冲击效应。
                   冲击地压的发生源于深部地下工程中复杂的应力环境,主要由以下                              3  个因素共同作用引发。




                                                         061101-13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