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真空与低温》2025年第4期
P. 25
440 真空与低温 第 31 卷 第 4 期
和表 1 所示。结果显示,相较于 TraPPE 模型,经过 将金属壁面分为加热区和热传导区,对加热区采
改进的 TraPPE-UA2 模型对 C 2 H 6 气液相平衡性质 用 Langevin 控温法 [15] 控制温度为 200 K,通过外层
具 有 更 高 的 预 测 精 度 。 因 此, 后 续 工 作 将 采 用 与流体接触的热传导区将热量传递给流体,以此保
TraPPE-UA2 模型对 C 2 H 6 进行模拟。 证固体壁面的控温不会造成流体分子运动的扭曲。
对流体施加恒定的驱动力 F = 0.1 eV/nm,形成沿
0.6 Y
方向的流动,在这一阶段进行模拟数据的采集。
0.5
0.4 1.2
ρ/ ( g·mL −1 ) 0.3 NIST 1.0
Martin(1998)
Shah(2017)
0.2
Eggimann
TraPPE 0.8 NIST
TraPPE-UA2 ZHU
0.1 ρ/ ( g·mL −1 ) 0.6
0
200 220 240 260 280 0.4
T/K
0.2
图 3 C 2 H 6 气液相密度数据对比
0
230 240 250 260 270
Fig. 3 Comparison of gas-liquid density data of C 2 H 6
T/K
表 1 TraPPE-UA2 与 TraPPE 平均相对误差对比 图 4 CO 2 气液相密度数据对比
Tab. 1 Comparison of average relative errors between
Fig. 4 Comparison of gas-liquid density data of CO 2
TRAPPE-UA2 and TraPPE
平均相对误差/% 2 结果与讨论
项目
TraPPE TraPPE-UA2
2.1 纳米通道内的温度场发展
NIST 12.10 48.57
纳米通道内的温度分布是流动传热的重点研
Martin 7.01 28.81
Shah 5.73 27.32 究内容,图 5 给出了通道内温度场随时间发展的云
图,其中,壁面润湿性 α = 0.5。在初始阶段,壁面温
CO 2 采用了 ZHU 模型,在 220~270 K 的温度区 度保持为 200 K(图 5(a)中的蓝色区域),入口流体
间 内 进 行 模 拟, 将 计 算 输 出 的 密 度 数 据 分 别 与 温度为 300 K,在驱动力 F 的作用下形成通道内的
NIST 给出的 CO 2 饱和气液相密度标准数据以及
流动传热。从 0~200 ps,温度云图展现了通道内
Eggimann 等 [14] 的 模 拟 计 算 结 果 进 行 对 比 , 结 果
热量逐渐扩散的过程,温度分布从初始状态的高温
如图 4 所示。采用 ZHU 模型计算的密度数据与
集中到逐步扩散,最终朝向均匀分布的热平衡态发
NIST 标准数据相比,平均相对误差为 9.15%。与
展。t=0 ps 时,高温区域集中在通道的中央。t=
Eggimann 的模拟计算结果相比,平均相对误差为
100 ps 时,可以观察到温度场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扩
6.83%。因此,可以认为采用 ZHU 模型对 CO 2 进行
散,高温区域有明显缩小,同时边界处的温度梯度
模拟具有很好的预测精度。
比起初始状态有所减缓。t=200 ps 时,温度场进一
本文的模拟工作采用开源分子动力学模拟软
步扩展,入口的高温区域进一步减小,整体温度梯
件 LAMMPS,数据可视化采用 OVITO 软件。模拟
度更加均匀化,在流动的充分发展区域,流体温度
采用 Verlet 算法求解运动方程,时间步长为 1 fs。
接近壁面温度。这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纳米通
模型在 X、Y 方向为周期性边界条件,在 Z 方向为
非周期性边界条件。模拟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 道内的流体温度逐渐趋向均匀,温度梯度逐渐减小,
通过能量最小化,体系达到初始的稳定状态。然后, 流体温度充分发展区域与壁面逐步达到热平衡。
采用 NVT(粒子数、体积、温度恒定)系综,控制流 纳米通道内不同种类的流体分子表现出不同
体温度稳定在 300 K,壁面温度稳定在 200 K。最 的传热特性与温度分布,图 6 给出了在相同时刻下
后,采用 NVE(粒子数、体积、能量恒定)系综,并 通道内不同流体的温度分布云图(α =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