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真空与低温》2025年第4期
P. 121
536 真空与低温 第 31 卷 第 4 期
命及电推进任务,确定并提出离子电推进系统全部 推进故障,都可以称之为勇于追求成功、坦然面对
研制要求,包括技术要求、产品保证要求、计划进 失败的典范。
度要求等,以研制合同附件形式下达给系统牵头单 传统离子电推进经过长期经验积累,在设计、
位。系统牵头单位对总体单位的研制要求进行分 验证、评价可靠性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
解和细化,分别形成各单机的全部研制要求,以研 的方法:一是确认离子推力器存在的失效模式;二是
制合同附件形式下达给单机研制单位。单机研制 针对这些失效模式在设计上采取消除或抑制措施;
单位完成产品研制全部流程后,单机产品交付系统 三是对采取措施的有效性及实际效果进行试验验
牵头单位,系统牵头单位在完成规定的系统级联试 证,如果没有达到效果,进行再设计再验证,直到满
后,系统产品交付航天器总体单位,后续完成航天 足要求为止;四是对工程样机或原型样机产品进行
器总装集成、发射和在轨工作运行等。 模拟任务工作剖面的长期工作累计试验,获得主要
以上只是理想情况,在实际航天器工程研制中, 失效模式发展演化过程的监测数据;五是基于监测
航天器任务细化论证、离子电推进系统研制要求 数据和失效模式演化数理模型,对主要失效模式进
确定、开展单机产品研制等往往是同时开始,不断 行推演性分析评价,并找出其中的关键失效模式;
迭代推进。这就需要大量的技术协调工作,系统牵 最后对关键失效模式发生的可能性,针对航天器工
头单位在其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从更有利于离 程任务进行概率性评估,确定失效概率在容许阈值
子电推进发展的角度看,航天器总体单位、电推进 以下。
系统单位、单机产品研发单位,都应参与到离子电 总之,在全面分析和量化评估应用离子电推进
推进发展规划制定、规划项目计划实施、离子电推 风险的基础上,如果风险水平处于可接受范围,航
进产品研制和产品应用的全领域、全过程。 天器总体就应该放心使用。
6.2.6 勇于追求成功,坦然面对失败 6.2.7 离子电推进应用发展领域
绝大部分航天器因具有不可维修性而存在着 迄今为止,离子电推进在航天工程中的主导应
较高风险,离子电推进的复杂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用为 GEO 通信卫星位置保持,扩展应用为深空探
了风险。在离子电推进空间飞行试验和工程正式 测航天器主推进和 GEO 卫星轨道转移,支撑性应
应用的历史进程中,曾经出现过不少在轨异常、故 用为科学实验卫星的无拖曳控制。基于离子电推
障和失效,我们对这些情况进行了汇总和统计分 进发展现状及未来期望,结合航天工程未来发展与
[31]
析 ,对进一步减少故障、预防失效、降低风险具 应用需求,可以预计的离子电推进应用领域未来发
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趋势为:
失败是成功之母,中国这句富含哲理的话,在 (1)轨道转移主推进是后续及未来很长时间内
离子电推进应用工程中得以充分体现。日本隼鸟 最具增量和发展前景的应用,特别是星际深空探测
一号航天器上发生了多台离子推力器中和器的失 任务,离子电推进的高比冲和高效率成为满足这类
效,经过分析和地面验证确认为溅射沉积物剥离所 应用需求的最佳选择。以往已经实施的深空探测
致,进行了中和器的技术改进后,在隼鸟二号航天 任务已经充分证明了这点 [318] 。后续任务将是离子
器上再没有出现中和器失效,表明这一失效模式已 电推进主导的继续,例如 ESA 和 NASA 正在进行
经被有效抑制。美国 XIPS-13 离子推力器在 BSS- 的火星采样返回任务中,地球轨道返回器计划采
601HP 平台的应用,是世界上首次离子电推进用于 用 RIT-2X 或 T6 离子电推进系统 [453-454] 。
商业通信卫星,但不幸的是在 6 颗该平台卫星上发 (2)未来空间科学试验任务,如空间基础物理
生了离子电推进系统的失效,造成了卫星服役寿命 学、空间引力波探测、精细引力场测量等,都需要
提前终结的重大事件。波音公司找出的失效原因 高品质的航天器无拖曳控制或精密编队飞行控制。
为离子推力器束流溅射沉积所致 PPU 失效,通过 近年来基于 T5 离子电推进的数十毫牛推力范围无
改进 PPU 设计、增加抗沉积防护彻底解决了这一 拖曳控制能力已经在 GOCE 航天器上得到了验证,
问题,其后发射的近二十颗卫星上没有再发生一例 RIT-μX 离子电推进在几十到数百微牛推力范围的
离子电推进失效的情况。可以说,日本两次小行星 精密调节能力也已经超过原来一直看好的胶体电
采 样 返 回 任 务 的 接 连 实 施, 波 音 公 司 及 时 消 除 推进和 FEEP 电推进。因此可以预期,离子电推进
PPU 失效模式,确保后续发射卫星不再发生离子电 将是未来空间科学试验任务的不二应用选择,并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