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3 - 《振动工程学报》2025年第9期
P. 233

第 9 期                   苗丽越,等:钢筋与      BFRP  筋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对比分析                               2163

              图  4  所示的二维混凝土细观随机骨料模型。模型的                            在低应变率荷载作用下,由于骨料具有较高的
              边界条件为底部固定。ITZs 真实的厚度为                 30~80 μm,   抗拉/压强度,一般不会产生破坏。因此,将骨料设
              考虑到计算量,本文的          ITZs 厚度设置为      1 mm [37] 。混  为 弹 性 。 采用    LUBLINER  等  [38]  提 出 并 由  LEE  等  [39]
              凝土各细观组成主要采用四边形单元进行网格划                             发展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来描述砂浆基质及界面
              分,过渡区域可采用三角形单元,由于采用线性减缩                           相力学行为,如图        5(a) 所示。该本构关系模型中,假
              积分单元,两种单元形状的积分点数均为                    1;采用梁       定混凝土的破坏分为拉伸开裂和压碎两种,由各向
              单元离散钢筋(BFRP        筋),网格单元尺寸为均           4 mm。    同性的损伤变量来表征混凝土的拉伸断裂和压缩破
              如:对于剪力墙试件,约划分为              35  万个单元,基于显          坏导致的刚度退化。钢筋采用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                      [40] ,
              示算法,所需计算时间约为             20 h。各相材料之间采             BFRP  筋达到有效应变前采用弹性本构               [41]  描述筋材
              用共节点方式连接,保证各单元节点位移连续,相邻                           的力学行为,如图         5(b) 所示。本文采用非线性弹簧
              单元之间位移可协调。                                        单 元 来 描 述 钢 筋/BFRP    筋 与 混 凝 土 之 间 的 相 互 作
                                                                用。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混凝土结
                               轴力

                                                                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31]  推荐的钢筋与
                    P                     平均网格尺
                                          寸: 4 mm               混 凝 土 粘 结-滑 移 本 构 模 型 , 如 图     5(c) 所 示 。 采 用
                                                                COSENZA   等 [42]  提 出 的 粘 结 -滑 移 本 构 模 型 来 描 述
                                                                BFRP  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关系,如图                   5(d)
                                             砂浆基质               所示。
                                             ITZs
                                             骨料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混凝土达到其强度后采
                                             钢筋(BFRP筋)
                                                                用拉伸应力-位移形式来替代常见的应力-应变关系

                        图 4 剪力墙二维细观模型示意图                        曲线,从而保证了单元破坏时断裂能的唯一性                       [43] 。
              Fig. 4 Schematic diagram of 2D meso-scale model of shear wall  该处理方法可有效减缓网格敏感性问题。


                          注:
                          G f 为断裂能; u为位移; u t 为峰值应力对应的位移;σ为拉应力或压应力; σ t (σ c )为峰值拉(压)应力; E 0 为初始弹性模
                          量; d c 和d t 为单轴压缩和拉伸损伤因子; ε为应变; ε t0 (ε cu )为峰值拉(压)应变;σ y 和ε y 为屈服应力和屈服应变; σ fu 和
                          ε fp 为FRP筋应力和有效应变; τ为粘结应力; s为滑移量; τ cr 和s cr 为开裂粘结应力和对应的滑移量; τ u 和s u 为峰值粘
                          结应力和对应的滑移量; τ r 和s r 为残余粘结应力和对应的滑移量; τ 1 和s 1 为最大粘结应力和对应的滑移量; τ 3 和s 3
                          为粘接阻力的摩擦分量和对应的滑移量; r为残余。

                     σ u t =2G f  / σ t  (ε t0 , σ t )  σ      τ        钢筋            τ         BFRP筋
                     σ t                                            u       非线性       τ 1             非线性
                                              σ fu                     混凝土                      混凝土
                       G f                                                   弹簧                       弹簧
                         u t u   E 0          σ y             粘结应力 τ u  c r          粘结应力
                                                               τ cr
                  (1−d t )(1−d c )E 0                                                 τ 3
                                   (1−d t )E 0                               r
                                          ε                    τ r
                          (1−d c )E 0  E 0
                                                         ε     o
                                                  ε y  ε fp      s cr s u    s r  s   o      s 1    s 3  s
                                                  钢筋                  滑移量                    滑移量
                            (ε cu , σ c )         BFRP筋
                         (a) 弹塑性损伤本构          (b) 理想弹塑性本构          (c) 钢筋与混凝土           (d) BFRP筋与混凝土
                    (a) Elastoplastic damage constitutive  (b) Ideal elastoplastic         粘结-滑移本构  粘结-滑移本构
                                                constitutive    (c) Bond-slip constitutive of  (d) Bond-slip constitutive of
                                                                  steel bar and concrete    BFRP bar and concrete

                                                      图 5 模型采用的本构
                                               Fig. 5 Constitutive adopted by the model


                                                                基准,对试件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力学响应进行模
              2.2    模型验证
                                                                拟。混凝土各细观组分的力学参数如表                    5  所示。其
                  为验证所建模型的合理性,以前文所述试验为                          中,砂浆基质的力学参数采用试验测得混凝土力学

                                                  表 5 混凝土细观组分力学参数
                                       Tab. 5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meso-components of concrete

                                                                     −2
                 细观组分         抗压强度/MPa       劈拉强度/MPa       断裂能/(J·m )     弹性模量/GPa       泊松比       剪胀角/(°)
                   骨料             —              —              —              d 70        d 0.2       —
                 砂浆基质            a 53.25        a 5.55          c 50          a 42.26      d 0.2       18
                界面过渡区            b 40.0         b 4.16          c 30          b 31.70      d 0.2       15
              注:带有“a”的数据来自本文试验;带有“b”的数据是在反复试算下所得;带有“c”的数据引用于                             YıLMAZ  等 [44]  的研究;带有
                 “d”的数据参考了     NADERI 等  [45]  的研究。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