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水产学报》2025年第8期
P. 63
万朝阳,等 水产学报, 2025, 49(8): 089306
水产养殖业和观赏渔业是外来鱼类入侵的 查”专项工作 (简称长江专项),长江专项是由中
[5]
主要途径之一 。到 2015 年,已有超过 91 种外 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牵头,20 余家科研院所及高
来淡水鱼类被引入我国,用于水产养殖 [6-7] ,2021 校合作参与,于 2017—2021 年对长江渔业资源
[17]
年,我国观赏鱼类的贸易进口额已高达 1 411.71 与环境现状开展的调查工作 。调查区域为长
[8]
万美元 。数量众多的外来鱼类使我国生态健 江源 (楚玛尔河和沱沱河) 至长江口 (上海) 约
康和经济稳定面临着巨大风险。据统计,我国 6 300 km 的长江干流,大型一级支流雅砻江、
现有外来鱼类 439 种,外来鱼类在我国每年造 岷江 (含大渡河)、横江、赤水河、沱江、嘉陵
[9]
成的经济损失高达 7 390 万美元 。外来鱼类的 江、乌江、汉江,以及洞庭湖、鄱阳湖等通江
入侵已造成我国华南、云南等部分地区严重的 湖泊。共设置 65 个调查点位 (图 1),依据《内
经济损失和生态危害 [10-12] 。 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 《淡水生物
[18]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其丰富的 资源调查技术规范》 ,对鱼类种类组成开展
[19]
水生生物资源对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 调查,在 2017 年开展了 4 次调查,2018—2021
统稳定,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年每年开展两次调查,调查时间涉及全年不同
有着重要作用 。长江流域气候复杂,水体资源 月份,调查方式为聘请渔民使用不同类型的网
[13]
[14]
丰富,具备外来鱼类生存的各种条件 ,水产养 具进行捕捞,捕捞网具包括定置刺网 (网目
殖和航运业的发达,使外来鱼类可通过多种渠 4~10 cm,网高 1.5~2.0 m,网长 100~200 m)、流
道进入天然水域。北美的五大湖流域是世界上 刺网 (网目 2.5 cm,网高 2 m,网长 100~200 m)、
受水生生物入侵影响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共有 地笼 (网目 1 cm,笼高 0.4 m,笼长 5 m) 等 (网
154 种外来水生物种入侵了纽约州运河和哈德逊 具规格在不同调查点位略有区别)。各点位每次
河水系,162 种水生物种入侵该五大湖流域,外来
调查时间为 15 d 左右,调查期间对渔获物鉴定
鱼类对当地商业捕捞及垂钓造成了巨大损失,据
到种,测量每尾鱼的全长 (mm)、体长 (mm) 和
报道,纽约州运河和哈德逊河系统每年损失约
体重 (g) 等基础生物学数据,同时准确记录每
[15]
4 亿美元,而五大湖流域损失高达 45 亿美元 。
尾鱼采集地点、采集日期、船次等信息。对无
作为前车之鉴,为预防外来鱼类对长江流域可
法进行现场鉴定的鱼类,用 5%~10% 甲醛溶液
能造成的损失,应及时开展调查和评估工作。
固定,并标明捕捞时间及地点,带回实验室鉴
由于缺乏对外来鱼类的系统调查和监测,
定。种类鉴定参考《四川鱼类志》 、《中国
[20]
因此该部分统计数据较少,成为影响我国外来
[21]
动物志·鲤形目 (中卷)》 。
鱼类防控和管理技术进步的重要因素,过分的
高估或低估外来鱼类的生态风险,既阻碍我国 1.2 文献调研
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生态安全 。
[16]
以 CNIK 和 Web of Science 两大数据检索
目前我国外来鱼类研究多集中于珠江流域和云
平台为数据源,以“外来鱼类”、“入侵鱼类”为
贵高原等入侵严重的地区,针对长江流域的研 中 文 检 索 词 , “Non-native fish”、 “Alien fish”、
究,多为单个江段或水域的调查工作,尚缺乏
“Exotic fish”、 “Non-native aquatic species”组 合
整体性的统计数据。本研究通过实地调查结合
“China”、“Yangtze Rive”为英文检索词,检索时
文献调研,统计了长江流域天然水域中外来鱼
间设置为 2000—2022 年,筛选获得与长江流域
类的种类数量、引入目的、地理来源和分布格
外来鱼类相关的有效文章 17 篇,另外查阅《中
局等信息,并通过外来水生生物风险筛选工具 [22]
(Aquatic Species Invasiveness Screening Kit, 国外来水生动植物》 、《中国常见外来水生
[23]
AS–ISK) 对外来鱼类的风险进行评估,以期为 动植物图鉴》 等书籍,结合野外调查结果,
编制长江流域天然水域外来鱼类名录 (统计对象
防控外来鱼类入侵提供理论支持和数据参考。
仅为地理来源为长江流域以外的鱼类)。
1 材料与方法 开展风险等级评估,需要参考物种的生物
学、生物地理学以及生态学信息,在 CNIK、
1.1 野外调查
Web of Science、Fishbase、国际农业与生物科
野外调查依托于“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 学中心 (https://www.cabi.org/ISC/)、全球入侵生
https://www.china-fishery.cn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