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 - 《水产学报》2025年第8期
P. 5

招春旭,等                                                                 水产学报, 2025, 49(8): 089701

              源的逐渐衰退,远洋渔业和深远海渔业逐渐成                             角质颚和内壳等研究,它们具有结构相对稳定、
              为我国渔业的重要捕捞区域。                                    包含信息量大、贯穿整个生活史等特点,是研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数据 ,        究鸢乌贼年龄生长、生活史和种群结构等的重
                                                       [12]
              头足类渔获量在          1950—1967  年保持在     100  万  t   要材料来源      [17, 25-27] 。鸢乌贼性成熟前生长较快,
              以 内 , 在    1987  和  1996  年 分 别 达 到  200  万 和    性成熟后趋于缓和,雌性生长率高于雄性                     [17, 28] 。
              300  万  t 以上,2006  年突破    400  万  t,随后一直         生长和死亡系数是渔业资源评估变动的重要参
              在  400  万  t 上下波动   (图  1)。根据    Jereb  等  [4]  估  数,由于鸢乌贼捕捞量较少,可以忽略捕捞造
              计,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鸢乌贼的总资源量为                     800~     成的死亡,即捕捞死亡率为零,南海鸢乌贼生
              1 120  万  t。冯波等   [13]  根据资源评估模型估算,
                                                               长系数为     1.42~2.39,自然死亡率估计数为           1.61~
              南 海 鸢 乌 贼 的 资 源 量 为      205  万  t, 可 捕 量 为
                                                                  [29]
                                                               2.92 。鸢乌贼平均寿命为           1  年,可能因海洋环
              99.4  万  t。张立等   [14]  的声学调查估计,南海外                                       [26, 30]
                                                               境和性别不同而存在差异                 。印度西南海岸
              海鸢乌贼总资源量达           207  万  t。中国水产科学研
                                                               中型体寿命超过         1  年,且中型群寿命高于微型
              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基于声学灯光罩网调查评
                                                               群 [31-33] 。温度变化对鱿鱼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估南海外海的鸢乌贼总资源量为                 457  万  t 。
                                                    [15]
                                                               一般来说,栖息在温度较高的热带海域比栖息
                     600
                                                                                              [34]
                             其他国家  other country  中国  China    在温暖和寒冷海域的鱿鱼寿命短 ,雌性个体
                     500                                                         [16]      [26]
                  产量/10 4  t  production  400                  寿命长于雄性个体            。Liu  等   对巴士海峡鸢
                     300
                                                               乌贼进行研究,估计雌性鸢乌贼寿命不超过
                                                                                                          6
                     200
                     100                                       个月,雄性不超过          5  个月。赤道东热带太平洋
                       0                                       鸢乌贼寿命不超过半年 。热带、红海和阿拉
                                                                                     [30]
                          1950  1953  1956  1959  1962  1965  1968  1971  1974  1977  1980  1983  1986  1989  1992  1995  1998  2001  2004  2007  2010  2013  2016  2019  伯海中型群寿命约为  1  年 。南海西沙群岛附
                                                                                       [35]
                                      年份/年                     近海域雌性鸢乌贼日龄范围为                81~298 d,雄性
                                       year                    为  67~286 d,发现一个春季和冬季产卵的群体,
                  图 1    1950—2020  年世界头足类渔业捕捞产量
                                                               说明鸢乌贼属于全年产卵类型 。
                                                                                          [36]
                Fig. 1 Cephalopod global capture production from
                                1950 to 2020                       摄食习性  鸢乌贼食性因个体大小、栖
                                                               息海域不同而存在差异。鸢乌贼新陈代谢和生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对鸢乌贼的年龄生长                  [16-17] 、  长速率快,以大量鱼类、贝类和其他软体动物
              摄食习性     [18-19] 、资源与环境关系     [11, 20- 21] 、渔情预  为食,同时也是海鸟、鲸类和海豹等顶级捕食
              报和网具沉降性等方面展开了较为全面的研                                                [37-38]
              究  [22-23] 。本文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鸢乌贼                     者的主要食物来源         [39]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具
                                                                                         [40]
              的研究结果,并对其渔情预报技术、网具捕捞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Nesis             认为鸢乌贼根据
              性能及集鱼灯技术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                             体型可分为大型群、中型群、小型群和微型群
              了探讨,为南海鸢乌贼的合理开发提供建议。                             等  4  个不同的种群。在印度洋和红海,胴长

                                                               80~100 mm  的鸢乌贼幼体,以大型桡足类、磷
              1    鸢乌贼渔情预报研究现状                                 虾类、端足类、甲壳类幼体、毛颚类和幼鱼为
                                                               主要食物,随着个体生长,对甲壳类摄食减少。
                   初始生物量、补充量、自然死亡率和捕捞
                                                               胴长   130~150 mm  的鸢乌贼几乎只捕食鱼类和
              死亡率是影响资源变动的主要因素。资源变动
                                                               小型头足类,其中被摄食的鱼类                60%~80%  属于
              往往是生物学特性、环境因素和捕捞因素等多
                                                               灯笼鱼科     (Myctophidae) 。有研究发现        [41] ,南
                                                                                     [10]
                                           [24]
              个因子间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目前,国内
                                                               海鸢乌贼主要以鱼类、软体动物和甲壳类动物
              外学者针对鸢乌贼渔情预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等为食。胴长大于          160 mm  的样本中,鱼类占
              鸢乌贼的生活史特性           (生长、摄食、繁殖洄游习
                                                               其胃含物总重量的          55.5%,且基本所有个体都
              性等)、栖息地环境特征和渔情预报模型。

                                                               摄食头足类。胴长小于             160 mm  的样本中,摄
              1.1    生活史特性                                     食头足类的占        60%。微型群主要以鱼类为食,

                   年龄生长  鸢乌贼的年龄生长已有耳石、                         甲壳类动物占       20%,头足类较少。随个体胴长
              https://www.china-fishery.cn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2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