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水产学报》2025年第7期
P. 98

肖泽宇,等                                                                 水产学报, 2025, 49(7): 079308

              件复杂,盐水入侵沿程变化较为剧烈 ,海水                             活史类型的刀鲚。由此作出初步推测,淡水长
                                                  [30]
              大量涌入河口地区的过程中,原本在此觅食的                             期依存型个体因为产卵场距离河口较远,此类
              刀鲚遭遇干扰甚至冲击,环境的变动使刀鲚感                             个体在孵化后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进入河口或海
              知到生存环境的不稳定性,进而促使它们重返                             水生境,相应的,短期淡水依存型个体产卵场
              淡水生境,以寻求更加稳定的生活条件。                               则距离河口较近。另外,洄游型刀鲚在上溯过

                                                                                       [34]
              3.2    刀鲚生活史模式                                   程中性腺也逐渐发育成熟 ,所以高成熟度的
                                                               个 体 更 接 近 产 卵 场 。 结 合 数 据 进 行 分 析 ,
                   根据现有研究,中国水域的刀鲚生活史类
                                                               OJCN1、OJCN2、OJCN7       和  OJCN11  个体性腺
              型具有多样性,可以分为溯河洄游型、淡水陆
                                                               处于高成熟期,分别为Ⅵ期、Ⅵ期、Ⅳ期、Ⅳ
              封型和淡水定居型           3  种生态型 。本研究结果
                                           [31]
                                                               期  (其他个体由于无法判别其性腺,故不进行讨
              表明,瓯江口刀鲚个体生境履历较为相似,均
                                                               论),而刀鲚产卵偏向于选择水流平缓且浮游动
              属于典型的溯河洄游生态型,但不同个体间的
                                                               物丰富的水湾地带 ,可以推测瓯江口存在的
                                                                                [25]
              洄游模式存在差异,具有多样性。研究记载 ,
                                                       [25]
                                                               刀鲚产卵场可能位于七都岛与江心屿水域一带,
              洄游型刀鲚亲鱼在           2  月初开始上溯进行生殖洄
                                                               七都岛至灵昆岛一带是刀鲚重要的洄游通道。
              游,孵化的幼鱼待具有海水适应能力后会降河
                                                                   相较于长江刀鲚,瓯江口刀鲚表现出更为
              入海生长、育肥和越冬。
                                                               复杂的行为学特性,其            F 值较小,表明其在淡
                                                                                      C
                   淡水系数     (F ) 反映刀鲚早期在淡水生境中                  水生境中生活时间较短。另外,瓯江口刀鲚能
                              C
              生存的时间与整个生命周期的比例 。据以往
                                                [23]
                                                               够在更广的盐度范围内生存              (多数个体曾栖息于
              研究   [23, 32] ,长江刀鲚的  F 值为   0.48±0.16,黄河
                                     C
                                                               高盐度水体),这一差异可能与瓯江口区域特殊
              口刀鲚    F 值为    0.43±0.05,福州海域刀鲚         F 值      的水文条件      (如潮汐变化、盐度波动) 以及丰富
                       C
                                                       C
              为  0.53,相较于这三种水系,本研究中的                    SF     的栖息地资源密切相关,研究结果也证明了通
              型  (0.15±0.06) 个体的淡水系数明显较低,这可                    过耳石微化学技术区分长江刀鲚及瓯江刀鲚的
              能由于瓯江径流相对于其他河流更短,刀鲚在                             可行性,对于打击瓯江刀鲚假冒长江刀鲚的行
              完成孵化后,能够更快地进入河口区域。此前                             为具有重要意义。相较于长江以北的刀鲚                     [6, 18] ,
              关于瓯江口刀鲚的研究            [23]  并未出现与本研究中            瓯江口刀鲚耳石         Sr/Ca 值似乎更容易达到较高
              LF  型个体相似的现象,其中存在两种可能性,                          水平,结合前期许庆等           [32]  的研究,这种高     Sr/Ca
              一是此类个体起源于远离河口的瓯江上游流域,                            值特征也在福建水域的刀鲚耳石中得到体现,
              例如   OJCN8,结果显示该个体在高盐水域的停                        合理猜测长江以南的刀鲚种群可能具有更为紧
              留时间极短,表明其从其他水系迁入瓯江的可                             密的连通性。这些推论需在后续工作中对不同
              能性较低,更可能是在瓯江上游完成其早期生                             河流的刀鲚进行研究以加以验证。
              活史;另外一种可能性是来自其他水域,但由                                 近年来,瓯江流域存在过度捕捞和水体污
                                                                                             [35]
              于瓯江口的地理特殊性,其北部有乐清湾作为                             染等问题,甚至出现抗生素污染 (尤其是瓯江
              屏障,这就使得北部刀鲚群体进入瓯江口的可                             的中下游地区,该地区为刀鲚重要的洄游通道),
                                                                                         [36]
              能性较小,所以长期依存型个体可能来自瓯江                             导致瓯江口生物多样性减少 ,这些因素给刀
              以南的海域。一些学者认为瓯江流域存在刀鲚                             鲚的生存带来了一系列压力。刀鲚个体在水系
                     [19]
              产卵场 。Jiang      等 [23]  研究表明,刀鲚幼体的游              选择上具有“溯源性”,而刀鲚洄游产卵路线受
              泳能力非常弱,多依靠水流进行游泳行为,导                             到威胁,也会导致野生型刀鲚亲本资源量逐年
                                                                   [37]
              致栖息地选择能力较弱,即幼体的早期生活史                             下降 。为了保护刀鲚资源,建议采取合理的
                                                               休渔制度、减少抗生素药物的使用、控制污染
              特征与其亲鱼选择的产卵地点密切相关。Xuan
                                                               水体的排放以及改善其栖息地条件,这些措施
              等  [33]  的研究揭示了长江口刀鲚的早期生活史类
                                                               可以促进物种的自然恢复和种群增长。
              型与其产卵场位置之间的密切联系:刀鲚的前
              期生活史类型与其产卵场的位置有关,长江口
                                                               4    结论
              附近的产卵场主要为短期淡水生活史类型的刀
              鲚,而远离长江口产卵场的主要为长期淡水生                                 本研究利用耳石微化学技术,揭示了瓯江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https://www.china-fishery.cn
                                                            9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