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水产学报》2025年第7期
P. 97
肖泽宇,等 水产学报, 2025, 49(7): 079308
0.8 屿不仅能改变水体条件,还能为刀鲚提供栖息
场所。这些岛屿能够将瓯江口的刀鲚群体划分
***
为不同的小群体,主要包括两类,一类群体向
0.6 远岸的高盐度水域游动,另一类在淡水与半咸
水之间来回游动,但未发现类似
的个体。
OJCN8
淡水系数 F C freshwater coefficient 0.4 与现有研究相比,本研究中的群体划分与陈婷
对长江南京江段刀鲚群体的研究结果存
婷等
[18]
在一定相似性,该研究将南京江段的刀鲚群体
0.2 分为两类,即长期生活于盐度较为稳定的区域
和在不同盐度水体之间频繁迁移的群体,分别
与本研究中的第一类和第三类群体相对应,证
明了瓯江刀鲚群体与长江刀鲚群体在生活特性
0
短期淡水依存型 长期淡水依存型 上有一定的共性。
type SF type LF OJCN3 和 OJCN6 在经历完淡水阶段 (Sr/Ca
图 5 瓯江口两种不同类型刀鲚淡水系数差异比较 值小于 3) 后,尚未形成第 1 年轮便迁移至海洋
“***”表示组间差异显著 (P<0.05)。 生境。推断其成因,近 20 年来瓯江口区域大量
[27]
Fig. 5 The freshwater coefficient (F C ) of two C. nasus 的滩涂围垦工程对海岸线变迁影响重大 ,导
types from the Oujiang River Estuary 致海岸线向东推进的速度剧增,改变了瓯江口
"***" indicate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roups (P<0.05). 原有的洋流模式和水动力条件,进而导致海水
流入河口区域,使一些个体过早进入海洋生境。
Sr/Ca 值仍处于较高水平,此种现象则是因为耳
另外,此现象与陈婷婷等 [18] 在长江南京江段发
石的 Sr/Ca 值与不同盐度水体的响应变化会有
现的一长颌鲚 (使用刀鲚学名 C. nasus) 有相似
一定的“时滞效应”,同时刀鲚成鱼的游泳能力
之处,该研究提出刀鲚在仔稚鱼阶段进入河口
并不弱 (资料记载洄游型刀鲚可上溯至距长江
碎波带生长,即容易受到河口水域的影响。加
口 1 400 km 的洞庭湖 ),这就会导致河口区域
[25]
之瓯江口属于大潮汐河口,河口流量及潮汐范
发现的刀鲚耳石边缘显示的还是远海的信号。
围变化均极为剧烈 ,盐潮的入侵也可能使刀
[1]
除两种不同的生态类型外,进一步对刀鲚
鲚个体提早进入海洋生境。而与其他样本不同
整个生命阶段的 Sr/Ca 值定量线分析结果进行
的是,OJCN8 个体 Sr/Ca>3 区域较短 (耳石核心
分析,推测瓯江口可能存在 3 个刀鲚群体,第
径长为 1 250~1 380 μm),此个体是否属于淡水
一类群体为 OJCN2、OJCN7 和 OJCN12 的 Sr/Ca
定居型刀鲚有待进一步研究。目前,长江流域
值波动较为平缓的群体,此类个体在离开产卵
及其附属湖泊 [28] 中已发现淡水定居型刀鲚,但
场 后 选 择 了 盐 度 较 为 稳 定 的 区 域 生 活 , 其
瓯江口区域尚未有文献记载发现淡水定居型刀
Sr/Ca 值始终为 3~7,此结果显示出河口区域很
鲚。OJCN8 个体早期经历了长时间的淡水环境
可能存在刀鲚的一个索饵场;第二类群体仅包
生活,直至 1 龄后才进入河口区域,在进行了
括 OJCN8 个体,此类个体长期生活于淡水生境 短暂的河口生活后又重新返回淡水区域生活,
中,对淡水表现出了极强的依赖性;第三类群 此现象说明瓯江流域存在淡水越冬群体。瓯江
体的特征表现为 Sr/Ca 值波动较为明显,同时定 口临近浙江省最大的半封闭式海湾乐清湾,瓯
量线分析结果显示 OJCN5、OJCN10、OJCN13 江口流域的海流和水团汇集,加之瓯江口附近
和 OJCN14 个体在淡水与半咸水之间多次往返, 存在网箱养殖 ,能为刀鲚提供丰富的生物饵
[29]
推测是由于瓯江口附近岛屿众多,同时其复杂 料资源。生物饵料资源的增加会促进刀鲚个体
的地形所形成的上升流使此处浮游动物十分丰 的生长和摄食,使部分刀鲚个体在此驻留摄食,
[26]
富 ,不但可以满足刀鲚群体的营养需求,而 在饵料资源消耗殆尽或者满足自身饵料需求后,
且地形的遮蔽效应也有利于刀鲚栖息和躲避敌 便返回淡水生境中。另外洋流的波动也为关键
害。Jiang等 [23] 在早期研究中指出,河口附近岛 因素,瓯江口属于山溪性强潮河口,水动力条
https://www.china-fishery.cn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