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水产学报》2025年第5期
P. 99
冯瑞玉,等 水产学报, 2025, 49(5): 059309
2020 年南朗水域的生态平衡模型系统,计算各 框内上方代表系统总流量 (TST),框内下方代
2
功能组的营养级 (TL) 和生态营养转化效率 (EE), 表生物量 (t/km ),箭头代表能力流动去向,进
2
模型输出情况见表 4。 入 的 为 消 耗 量 [t/(km ·a)], 出 去 的 为 生 产 量
南朗水域各功能组的生态营养相互作用聚 [t/(km ·a)] 和碎屑转换效率 (%),垂直向下的线
2
2
集在 4 个有效营养水平内,2005 年、2016— 条代表呼吸量 [t/(km ·a)]。根据图 1-a 可以看出
2020 年的平均营养级分别为 2.41、2.44、2.44、 南朗水域生态系统营养能量流动主要有 2 条食
2.57、2.59 和 2.56。2005 年最高营养级为日本 物链,一条是以Ⅰ营养级 (浮游植物又叫初级生
花鲈 (TL=3.19),2016—2020 年最高营养级为 产者) 为起点的牧食链,能量流经Ⅱ营养级
软骨鱼类,营养级分别为 3.44、3.50、3.64、3.80 (浮游动物、底栖动物、草食性鱼类及滤食性鱼
和 3.91。几年间,甲壳类动物 (TL=2.51~2.92) 类)、Ⅲ营养级 (杂食性鱼类),最后能量流入Ⅳ
和 底 栖 动 物 (TL=2.15~2.45) 的 营 养 水 平 较 稳 营养级 (肉食性动物)。另外一条是以有机碎屑
定,虾蛄类 (TL=2.66~2.80)、其他虾类 (TL=2.61~ 为起点的腐蚀链,Ⅱ营养级生物摄入碎屑后,
2.63)、 蟹 类 (TL=2.48~2.80)、 大 型 底 栖 动 物 将能量传输给高营养级生物,高营养级生物的
(TL=2.36~2.40) 和小型底栖动物 (TL=2.25~2.45) 一部分能量转化为碎屑,形成再循环腐蚀链,
均呈整体上升趋势,浮游动物的营养水平基 以此进行能量流动。以 2005 年为例,南朗水域
本维持在 2 左右,碎屑和浮游植物一直为最低 生 态 系 统 中 初 级 生 产 者 的 生 产 量 为 127.90
2
2
营养级 (TL=1)。2005 年、2016—2020 年南朗 t/(km ·a),有机碎屑的生产量为 417.20 t/(km ·a),
2
水域各功能组的生态营养转化效率 EE 值的范 Ⅱ营养级的生产量为 34.94 t/(km ·a),Ⅲ营养级
2
围整体增加。 的生产量为 2.28 t/(km ·a),Ⅳ营养级的生产量
可以忽略不计,可见,能量从一个营养级传递
2.2 营养层间的能量流动和转换效率
到下一个营养级时往往损失很大,南朗水域生
图 1 为 2005 年、2016—2020 年南朗水域 态系统中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初级生产者和有机
主要营养层间的能量流动 Lindeman 图,图 1-b 碎屑,营养级与能量的消耗量、生产量、呼吸
是对图 1-a 的解释,每个方框代表一个营养级, 量呈反向变动。同时,2005 年、2016—2020 年
表 3 2005 年、2016—2020 年南朗水域生态系统模型参数的输入
Tab. 3 Inputs of model parameters of the Nanlang waters ecosystem in 2005 and 2016-2020
2
功能组 生物量/(t/km ) biomass
P/B Q/B
group 2005 [21]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1 0.00 0.00 0.01 0.01 0.01 0.01 0.25 [33] 4.42 [33]
2 0.13 0.08 0.08 0.63 0.63 0.50 0.79 4.30 [19]
3 0.21 0.84 0.95 1.25 1.32 2.21 0.86 [29] 3.87 [29]
4 0.00 0.18 0.21 0.48 0.40 0.30 1.03 7.88 [20]
5 0.19 0.56 0.52 1.25 1.27 2.28 0.98 [29] 7.09 [29]
6 0.10 0.16 0.24 0.93 0.96 0.51 0.97 [29] 9.23 [29]
7 1.02 0.25 0.27 1.77 1.85 1.16 1.27 8.11 [29]
8 0.02 0.10 0.08 0.14 0.17 0.16 5.81 [21] 18.90 [21]
9 0.06 0.18 0.15 0.17 0.20 0.28 6.80 [19] 21.54 [19]
10 0.10 0.16 0.16 0.15 0.15 0.14 5.99 [19] 16.90
11 3.10 7.50 8.20 [31] 5.30 9.30 8.00 5.10 [19] 18.50 [19]
12 1.80 4.14 4.30 5.00 5.00 5.00 6.57 [20] 26.90
13 2.78 [30] 4.00 4.30 [29] 5.00 5.00 4.00 36.00 [19] 166.00
14 4.00 [28] 6.50 [32] 7.00 8.00 8.50 [40] 8.50 200.00 [20] 0.00
15 80.00 [28] 100.00 100.00 130.00 [35] 150.00 [26] 150.00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https://www.china-fishery.cn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