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3 - 《水产学报》2025年第5期
P. 83

张子硕,等                                                                 水产学报, 2025, 49(5): 059308

              于  0,考虑到      8  月为部分作业方式开捕季,且                   式中,S 表示      i 物种个体平均重量         (g/尾);W 表
                                                                                                        i
                                                                      i
                                                                                                        2
              存在跨区域非法捕捞现象,因此设定夏季压力                             示  i 物种平均资源重量密度            (kg/km 或 2  g/km );
              值为   5。秋季捕捞压力迅速增大,到达秋季的                          N 表示   i 物种平均资源数量密度           (尾/km )。
                                                                                                   2
                                                                i

              累计捕捞压力值设为           50,到达冬季累计捕捞压                     群落结构差异性分析  鱼类与甲壳类群
              力值设为      80,直到来年春季,整年累计捕捞压                      落受到时间      (季节) 和空间     (岛礁内外区域) 的共
              力值为     100 (各季节捕捞压力值,夏、秋、冬、                     同影响,可能具有较大空间差异。为了验证二
              春分别为     5、45、30   和  20)。                       者群落结构的时空差异,将季节作为随机因子,

              1.3    数据分析                                      将区域作为固定因子,利用               Primer 7  软件进行
                                                               PERMANOVA
                                                                            分析。为验证鱼类与甲壳类群落
                   优 势 度 计 算     采 用 相 对 重 要 性 指 数
                                                               结构季节变化差异是否显著,利用                   SPSS  软件
              (IRI) [14]  来计算各物种的优势度,并规定              IRI≥
                                                               进行   ANOVA   单因素方差分析。为分析鱼类与
                              [15]
              1 000  时为优势种 ,计算公式:
                                                               甲 壳 类 群 落 各 季 岛 礁 内 外 的 相 异 性 , 利 用
                                            4
                  IRI = [(n i /N+w i /W)×f i /m]×10     (1)    Primer 7  软件进行   SIMPER分析并统计主要贡献
              式中,n 和  i   N  分别表示第     i 种物种的数量和该              种,将贡献率≥4%         定为贡献种      [16-17] 。为减小误
              调查总捕获物种数量;w 和           i   W  分别表示第     i 种     差,物种平均资源密度数据均进行                 lg(x+1) 转化,
              物种的生物量和该调查总捕获物种生物量;f                        i    物种个体平均重量数据均进行开                4  次方根转化。

              表示第     i 种物种在总调查站位出现的次数;m                           RDA  冗余分析  为探讨两种生物类群与
              表示总调查站位数。                                        影响指标     (捕捞压力、环境因子等) 的关系,利

                   相对资源密度计算  按照扫海面积法估                          用  Canoco  5  软 件 绘 制  RDA  三 变 量 图 , 进 行
              算,计算公式:                                          RDA  冗余分析。在分析之前,物种平均资源密
                                                               度数据、平均个体大小数据、环境数据以及捕
                         d
                  C =                                   (2)    捞压力数据均进行对数             lg(x+1) 转换。且    DCA
                      (1− E)a
                                                               去趋势对应分析结果表明,轴梯度长度                   LGA<3,
              式中,C、d、E       和  a  分别表示相对资源密度           (相     因此进行     RDA  较为合适。结果规定相关系数绝
                                  2
              对数量密度:尾/km ;相对重量密度:kg/km                    2                                       [16-17]
                                                               对值|R|≥0.4 时,该变量具有显著意义                  。

                     2
              或  g/km )、渔获率     (单位时间数量:尾/h;单位
              时间重量:kg/h       或  g/h)、网具捕获率       (E  取  0.5)  2    结果
              和网具的扫海面积          (km /h)。
                                   2

                   平均个体大小  采用个体平均重量表示。                         2.1    环境因子的季节变化
              计算公式:                                                表  1  为各季节环境因子平均值变动情况。
                                                               春季,岛礁外海域水深较深              (平均水深     50.0 m)、
                       W i
                  S i =                                 (3)
                       N i                                     BSS  较高;岛礁内      BST  和  SSC  平均值较高。夏

                                                 表 1    调查海域四季环境因子
                                           Tab. 1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four seasons
                    季节           区域
                   season         area         SSC/(mg/L)        BST/°C           BSS           depth/m
                 春 spring         A             5.9±0.7          14.4±0.2       25.3±0.4        23.3±4.7
                                  B             3.9±2.7          13.6±0.4       26.5±5.1        50.0±7.1
                 夏 summer         A             1.0±0.4          24.5±0.8       28.8±1.0        20.3±4.2
                                  B             6.6±3.7          19.8±0.9       31.9±1.3        48.7±6.5
                 秋 autumn         A             1.2±1.0          20.9±1.8       23.9±6.7        18.0±2.2
                                  B             2.0±0.9          22.6±0.2       20.1±1.6        49.0±6.2
                 冬 winter         A             0.8±0.04         12.6±0.2       24.9±0.6        21.0±4.5
                                  B             0.6±0.02         16.3±0.2       29.3±0.5        51.7±4.8
              注:SSC.表层叶绿素a浓度,BST.底层温度,BSS.底层盐度,Depth.水深,下同。A.岛礁密集海区,B.岛礁外对照海区。
              Notes: SSC. surface chlorophyll a concentration, BST. bottom sea temperature, BSS. bottom sea salinity, Depth. water depth, the same below. A. dense
              sea area of islands and reefs, B. the sea area outside the island and reef.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https://www.china-fishery.cn
                                                            3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