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软件学报》2021年第7期
P. 56

1974                                     Journal of Software  软件学报 Vol.32, No.7,  July 2021

                 software product line,简称 ASPL)是将一个独立于领域的管理系统集成到特定领域的软件产品线中,开发具有系
                 统复用性的自适应软件系统          [43] .其他技术,如双向变换、同步化机制,已被应用于确保自适应系统中可复用的正
                 确性 [13] .虽然我们的方法与大多数可复用的方法类似,将系统框架分为多个层次,但我们不是基于相似功能或结
                 构的划分以复用,我们的划分是基于自适应行为的归因(归因于环境或系统本身),以便于内归因可以在不同的
                 部署环境中复用.
                    自适应系统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自适应的概念来源于生物学,是指生物为了适应新的环境而改变其
                 行为 [44] .计算机科学中的生物学方法是随着 Parunak         [45] 对自然多代理系统中集体行为的研究而出现的,生物学
                 中的其他机制,如蜂群、筑巢、成型            [46] 、人体免疫系统   [47] 等在自组织系统中已被采用,并可移植到自适应系统
                 中.除此之外,学习和借鉴其他领域的知识很重要,这些知识正在用于或已经用于开发和研究相似的系统,或者
                 已经对自适应系统贡献了合适的解决方案:对于设计自适应系统,由自然界启发的策略已经受到广泛的关注                                     [48] ;
                 化学方面的研究也已逐渐被应用,例如 Viroli等人            [49] 提出了基于生化元组空间和化学反应的自组织系统协调模
                 型;在物理领域,Weyns 等人采用基于场的机制在多智能体系统中进行自适应任务分配;社会领域则集中研究了
                 市场和拍卖机制,例如在多智能体系统中的协调就是基于社会约定的                        [50] .跨学科角度可以帮助我们构建新颖的
                 自适应系统模型和架构.本文的方法受认知科学研究成果的启发,而认知科学在自适应系统这一领域中从未被
                 探讨过.我们的框架强调自适应行为的原因,来自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系统两个方面,将系统与特定环境解耦,从
                 而为自适应系统的构建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6    结   论

                    系统自适应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虽然在这一领域已经投入了大量优秀的研究工作,但自适应作为一个领
                 域仍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的知识和方法不足以应对当今不断扩展和复杂的环境.本文主要研究基于规则的自适
                 应系统,并在归因理论的启发下,提供一个概念模型和实现框架.本文将自适应逻辑按照内归因和外归因分为两
                 层,分别对应固定的独立设计和可改变的部署绑定,这种新的概念模型可以帮助自适应系统适应不同的部署
                 环境.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计划将该方法应用到更多的实际场景中,以增强其适用性.由于环境复杂,环境因素
                 与内因之间的映射关系也复杂多变,研究如何获取影响性适应规则会是一个潜在的方向.此外,采用机器学习中
                 的强化学习方法,以应对开放的部署环境,也是未来值得探究的关注点.

                 References:
                 [1]    de  Lemos  R,  Giese  H,  Etc  HAM. Software  engineering for  self-adaptive systems:  A second research roadmap. In: Proc. of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for Self-adaptive Systems II, 2010 Revised Selected and Invited Papers. Dagstuhl Castle, 2010. 1–32.
                 [2]    Cheng BHC, Lemos R de, Giese H, Inverardi P, Etc JM. Software engineering for self-adaptive systems: A research roadmap. In:
                     Proc. of the Software Engineering for Self-adaptive Systems. 2009. 1–26.
                 [3]    Sawyer P, Bencomo N, Whittle J, Letier E, Finkelstein A. Requirements-aware systems: A research agenda for re for self-adaptive
                     systems. In: Proc. of the 18th IEEE Int’l Requirements Engineering Conf. Sydney, 2010. 95–103.
                 [4]    Salehie M, Tahvildari L. Self-adaptive software: Landscape and research challenges. ACM Trans. on Autonomous and Adaptive
                     Systems, 2009,4(2):1–42.
                 [5]    Shevtsov  S, Berekmeri M, Weyns D,  Maggio  M. Control-theoretical  software adaptation: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IEEE
                     Trans. on Software Engineering, 2018,44(8):784–810.
                 [6]    Modoni GE, Trombetta A, Veniero M,  Sacco  M, Mourtzis D. An event-driven  integrative framework enabling information
                     notification among manufacturing resources. Int’l Journal of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int, 2019,32(3):241–252.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