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0 - 摩擦学学报2025年第4期
P. 110
598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第 45 卷
(a) (b) (c)
200 nm 50 μm 50 μm
SiO 2 NPs CF powder
(d) 25.3 (e) C
Si CF
Intensity/a.u. 22.7 SiO 2 NPs KCnt O
CF
SiO 2 NPs/CF/TPU SiO 2 NPs
20.6 TPU
SiO 2 NPs/CF/TPU
10 20 30 40 50 60 70 0 1 2 3 4 5
2θ/(°) Energy/keV
(f1) (f2) C (f3) Si (f4) O
50 μm 50 μm 50 μm 50 μm
Fig. 3 SEM micrographs of raw materials and TPU composites: (a) SiO 2 NPs; (b) CF powder; (c) cross-section of TPU composites;
(d) XRD pattern; (e) EDS pattern; (f) element distribution maps
图 3 原材料及改性TPU复合材料的SEM照片:(a) SiO 2 NPs;(b) CF粉末;(c) TPU复合材料的断面;
(d) XRD图谱;(e) EDS衍射图谱;(f)元素分布图谱
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减小材料在摩擦磨损过程中 随着CF含量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Si3-CF9复合材料的
的机械变形和热变形行为. 接触角增至最大(112.10°). 结果表明,疏水性SiO NPs
2
2.1.3 复合材料表面性能 和CF均能提高TPU的接触角,将亲水性TPU改性为疏
在湿滑的环境下聚合物基摩擦复合材料常因表 水性复合材料,且CF和SiO NPs的协同作用能够进一
2
面吸附1层润滑水膜导致防滑性能下降. 材料表面的 步增强改性复合材料向疏水性材料转变的趋势.
润湿性能直接影响润滑水膜的形成过程. 利用SEM和 2.2 复合材料摩擦系数分析
接触角测量仪测得改性复合材料表面的微观形貌和 图6(a)所示为纯TPU分别在干摩擦和水润滑摩擦
水接触角,如图5所示. 纯TPU表面光滑,水接触角为 试验下的摩擦系数曲线. 干摩擦条件下,TPU在稳定
67.55°,而SiO NPs改性复合材料的表面较为粗糙. 摩擦阶段的摩擦系数为0.2~0.3. 然而,在水的润滑作
2
SiO NPs和CF协同改性复合材料的表面上观测到均 用下TPU的摩擦系数明显下降,稳定在0.15附近. 表明
2
匀分散的CF,且随着添加CF含量的增大,复合材料表 水的润滑作用显著降低TPU的摩擦系数,从而降低其
面上观察的CF明显增多,如图5(a)所示. 由图5(b)可 防滑性能. 图6(b)和(c)所示为改性TPU复合材料在水
知,改性复合材料表面的水接触角均大于纯TPU. 其 润滑和不同工况下的摩擦系数曲线. 当载荷为10 N,
中,Si12-CF0复合材料的接触角增大到了89.25°. 添加 转速为60 r/min时,改性TPU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均
CF后,改性复合材料的接触角进一步增大,且表现为 大于纯TPU,其中Si12-CF0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