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高原气象》2023年第1期
P. 80

高     原      气     象                                 42 卷
              76

































































                                    图5 三组敏感性试验中CLcr(左列)和MLgr(右列)随时间的变化
                     Fig. 5 Variation of CLcr (left column) and MLgr (right column) with time in three groups of sensitivity tests
             5. 5 km 带正电, 在 5. 5~8. 0 km 带负电荷。由于                量都在高度较高时偏低, 因此冰粒子趋向于分布在
             WCD 越薄, 冰晶在 3 km 左右越多, 在 7 km 左右越                  较低的高度, LPCC 和主负电荷区越明显; WCD 越

             少, 所以冰晶下部带负电荷越多, 上部带正电荷越                           厚, 雷暴气流上升速度较慢, 含水量在高度较高时
             少, 霰下部带正电荷越多, 上部带负电荷越少。                            偏高, 冰粒子可延伸到较高高度, LPCC 趋于减弱,
                  综上所述, 冰晶粒子带电主要构成中部负电荷                         而主负和主正电荷区趋于明显。
             区和顶部正电荷区, 霰粒子带电主要构成了底部次                                有研究发现, 在一些超级单体雷暴的强对流阶
             正电荷区LPCC和中部负电荷区; 结合表3、 图4(c)                       段, 会出现反极性电荷结构, 此阶段伴随着上升气
             可知, WCD 主要影响了冰粒子分布高度, WCD 越                        流的突然增强、 强的降雹和频繁的正地闪, 研究认
             薄, 雷暴气流上升速度越快, 总比含水量和液水含                           为这是由于强的上升气流将大量的液水输送到更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