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高原气象》2023年第1期
P. 42

高     原      气     象                                 42 卷
              38
             式中: R i 表示第i站( i=1, 2, 3, …, n, n为台站数)实            业务台站观测值; N为统计数据组数。
             有率; j表示年份( j=M 1 , M 1 +1, M 1 +2…, M 2 , M 1 为起
                                                                3  多源辐射数据标准化处理
             始年份; M 2 为截止年份); REC 、REC 、REC           qccor,ij 分
                                               a,ij
                                        s,ij
             别为第 i站 第j年应有观测数据组数、 实有观测数据                             由于观测仪器和观测方法不同, TIPEX II 和
             组数和正确数据组数, 应有观测数据为按照观测规                            TIPEX III 大气科学试验站、 野外试验站以及 CMA
             定应该有的观测数据, 实有观测数据为数据中非缺                            辐射业务观测网的辐射观测数据, 在观测要素、 物
             测的数据, 正确数据为质量控制结果为正确的数据。                           理表达、 数据时制和数据格式方面均存在差异, 为
                                                                保证数据表达统一, 本文对上述多源的辐射观测数
                 (2) 多源数据对比评估
                                                                据进行了数据物理量、 观测时制和数据格式的
                  为评估业务观测数据与试验观测数据之间的差
                                                                统一。
             异 分 布 及 变 化 情 况 , 采 用 平 均 偏 差(mean bias,
                                                                3. 1 数据物理量统一
             Mbias)、 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物理量统一包括观测要素统一和物理量纲统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作为评估指标,
                                                                一, 综合考虑每个数据源特征,数据集观测要素
             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统一为向下短波辐射(总辐射)、净全辐射、散射辐
                                  1  N
                          Mbias = ∑ ( E i - O i )       (3)     射、直接辐射、向上短波辐射(反射辐射)、 大气长
                                  N  i = 1
                                                                波辐射、 地面长波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此外
                                   1  N
                         RSME =     ∑ ( E i - O i ) 2   (4)     TIPEX II、 TIPEX III 和野外试验站观测数据是辐
                                   N
                                     i = 1
                                                                射 瞬 时 量(亦 称 做 辐 照 度),  时 间 分 辨 率 为 10
                          N        1  N   N
                         ∑ E i O i - ∑ E i∑ O i                 min、 30 min 或 60 min, 而 CMA 辐射业务观测网
                                   N
                   ç ç ( )        2 ÷ç ç ( )       2  ö ÷ ÷     时间分辨率为逐小时(中国气象局,2003)。数据
             R =           i         i    i             (5)     数据是规定时间内的辐射总量, 即辐射曝辐量,
                                   öæ
                   æ
                             N
                                              N
                                   ÷ç ç
                                   ÷
                   ç ç
                                      N
                     N
                   ç ç∑ E i -  ∑ E i  ÷ ÷ç ç∑ O i -  ∑ O i  ÷ ÷ ÷ ÷  集物理量统一为逐小时辐射曝辐量, 物理量纲统
                             i = 1
                                              i = 1
                                   ÷
                        2
                                         2
                                   ÷
                   ç ç  i = 1  N   ÷ç ç  i = 1  N   ÷ ÷                   -2  -1
                   ç ç             ÷ ÷ç ç           ÷ ÷         一为 MJ·m ·h 。TIPEX II、 TIPEX III 和野外试验
                   ç ç             ÷ ÷ ç ç          ÷ ÷
                   è               øè               ø           站辐照度数据转换为逐小时辐射曝辐量, 计算公
             式中: E i 和 O i 分别表示第 i 站的科学试验观测值和                   式如下:
                                      (
                                                              )
                                              ) (
                                    ì 0 + I sunrise × 60 - Min sunrise × 60  1
                                    ï ï                             ×   6 (                )
                                                                               h为日出第1小时
                                    ï ï             2                 10
                                                            )
                                    ï ï
                                                ) (
                                    ï ï  n  (  I i + 1 + I i × h i + 1 - h i × 60  1
                                                                              h为日出、日落之间
                                H h = í∑                          ×   6 (                  )              (6)
                                    ï               2               10
                                    ï i = 1
                                                  )
                                    ï (   I sunset + 0 × Min sunset × 60  1
                                    ï
                                    ï
                                    ï
                                                                            h为日落第1小时
                                    ï ï             2            ×  10 6 (             )
                                    î
             式中: H h 是第h小时时段的曝辐量(单位: MJ∙m ·h );                 射数据采用地方时时制, 为使多源辐射数据具有可
                                                      -2
                                                         -1
             I sunrise 和 I sunset 分别是日出和日落所在小时整点时刻              比性和标准化, 统一将数据时制转换为地方时, 北
             的辐照度(单位: W∙m ); Min sunrise 和 Min sunset 分别是       京时转换为地方时公式如下:
                                  -2
             日出和日落时刻的分钟时间; n 为第 h 小时时段的                                           T M = C T + L           (7)
                                                                                          M
             观测次数(观测频次为逐 60 min 时, n = 1, 观测频                                (            60)
                                                                          L = ( D - 120) +    × 4/60      (8)
             次为逐 30 min 时, n = 2, …); I i 为第 h 小时时段内
                                                  -2
             第 i 次观测时刻的辐照度(单位: W·m , i=1, 2,                    式中: T M 为地方时(地平时); C T 为地方标准时(时
             3, …, n), h i + 1 -h i 为第 h小时时段内第 i + 1次和第         区时), 中国以 120°E 地方时为标准, 称为北京时;
             i次观测的间隔分钟数。                                        L为地方时与地方标准时时间差[(4 min·(°)], 如
                                                                                                        -1
             3. 2 数据时制统一                                        果地方子午圈在标准子午圈东边, L取正号, 反之 L
                  TIPEX II、 TIPEX III 和野外试验站的辐射观测               取负号; D 为观测点经度的度值; M 为观测点经度
             数据均采用北京时时制, CMA 辐射业务观测网辐                           的分值。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