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7 - 《高原气象》2023年第1期
P. 257
1 期 张玉洁等:青岛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特征及潜在来源分析 253
图6 2017 -2020年青岛市不同季节颗粒物WPSCF分布特征
Fig. 6 WPSCF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ulate matter in different seasons in Qingdao from 2017 to 2020
小部分片状区域。除此而外, 夏季日均 PM 质量 结论:
2. 5
-3
浓度贡献值均在 30 μg·m 以下, 其中 WCWT 小于 (1) 2017 -2020 年, 青岛市 PM 质量浓度年
2. 5
-3
20 μg·m 的潜在源区占据面积较大; 秋季 PM 的 均值为 35. 3 µg·m , 冬季最高, 春、 秋次之, 夏季
-3
2. 5
高 WCWT 区主要集中在河北南与河南北部交界 最低, 年超标率分别为 8. 22%, 7. 40%, 11. 51% 和
处、 河南中东部与安徽西南部交界处以及鲁中南的 7. 38%。重污染日仅出现在冬季, 且呈逐年下降的
-3
小部分区域, 其值为 50~60 μg·m 。此外, 河北南 趋势, 夏季未出现过超标日。
部、 鲁中以西以及安徽西北部等地的 WCWT在 40~ (2) PM 质量浓度季节日变化冬季最高, 春
2. 5
-3
50 μg·m , 对青岛秋季 PM 质量浓度也有一定的 秋次之, 夏季最低, 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 峰值
2. 5
影响; 冬季 PM 的 WCWT 高值区是四个季节中分 出现在 08:00 -10:00 和 21:00 -22:00, 谷值出现在
2. 5
布范围最广的, WCWT 值超过 60 μg·m 的区域分 16:00 -18:00 和 02:00 -04:00。PM 质量浓度污染
-3
2. 5
布呈西北—东南走向, 主要分布在蒙古国中西部、 频次的日变化与质量浓度日变化趋势相一致; SO 2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陕西、 河北南、 北京、 天 质量浓度季节日变化呈“单峰”型, NO 日变化呈
2
津、 山西、 山东、 河南、 安徽及湖北中部等地, 其中 “双峰双谷”型, 其早、 晚峰值时间较PM 早晚峰值
2. 5
陕西北部、 山西中西部、 河北东南部、 鲁东南等地 时间略早。
的部分区域 WCWT 值超过 90 μg·m , 为青岛市冬 (3) PM 质量浓度与气温、 日降水量、 风速、
-3
2. 5
季PM 颗粒物高浓度的主要外来输送源。 逆温起始高度呈负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0. 422,
2. 5
-0. 212, -0. 106(风速≤2. 5 m·s )和-0. 15。与气
-1
5 结论
压、 逆温层强度呈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319
利用青岛市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的大气 和 0. 10。与逆温层厚度相关性不明显、 与相对湿度
颗 粒 物 浓 度 资 料 和 GDAS 数 据 , 分 析 了 青 岛 市 的相关性不唯一。
PM 质量浓度年变化特征、 季节日变化特征以及 (4) 青岛市春、 秋、 冬季的气流轨迹来自西北
2. 5
气象要素和逆温层特性与PM 质量浓度的相关性。 和偏北方向, 各季中西北气流占比最高, 分别为
2. 5
基于 HYSPLIT模型和 PSCF、 CWT对青岛市大气颗 70. 27%, 75. 39% 和 100%, 该 方 向 污 染 轨 迹 的
粒物的输送路径及潜在源区进行了研究, 得到如下 PM 质量浓度也最高, 为青岛市外来大气颗粒物
2.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