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3 - 《高原气象》2022年第6期
P. 63

高     原      气     象                                 41 卷
              1426
                  已有针对副热带西风急流的研究,更多关注中                          影响因子有哪些,也需要进一步探讨。因此,本文
             心位于青藏高原北侧和东亚太平洋上空的两支,分                             在给出中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南北移动与中亚夏
             析其位置和强度变化对东亚季风区降水的影响,针                             季降水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青藏高原环流
             对位于中亚咸海上空的副热带西风急流,研究工作                             和印度洋增暖对其可能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提升我
             相对较少。与东亚季风区不同,中亚降水主要受西                             们对干旱区降水异常机制的理解。
             风控制,因此西风环流系统对该地区降水发生起到                             2   研究区域、资料和方法
             关键作用。最近也有工作分析了中亚副热带西风急
             流与区域降水的联系。如Zhao et al(2014a,2018)指                 2. 1  研究区域
             出中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位置和强度均与中亚降水                                  中亚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干旱区,面积超过
             关系紧密,当急流位置偏南时,中亚大部分地区降                             4×10 km ,包括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
                                                                        2
                                                                    6
             水偏多,当急流强度增强时,中亚高纬地区降水增                             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我国新疆。
             多。中亚和东亚西风急流协同变化,导致中亚西部                             夏季降水总体呈北多南少和山区多平原少的特征,
             和华北地区夏季降水反相变化(Wei et al,2016)。                     哈萨克斯坦的北部、天山山脉和帕米尔高原地区,
             由于中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加强和向赤道偏移,导致                             是中亚夏季降水最多的区域[图 1(a)]。中亚干旱
             中纬度气旋活动更频繁,利于中亚干旱区夏季降水                             区是受全球变暖影响最显著的区域之一,在全球变
             增加(Chen et al,2010;Zhao et al,2014b)。由上可           暖背景下,中亚地区增温明显(姚俊强等,2016),
             见,急流南北位置移动是调制中亚夏季降水多寡的                             近 80年来中亚干旱区年降水量整体呈增加趋势(陈
             重要因子,其南北移动如何影响区域环流和水汽输                             发虎等,2011;黄秋霞等,2013;马鹏里等,2020)。
             送,进而导致中亚夏季降水异常呢?需要进一步分                             但就夏季而言,天山山脉、新疆西部区域和帕米尔
             析。此外,导致中亚副热带急流轴南北移动的关键                             高原地区,是降水增加最显著的区域[图1(b)]。


















                                     图1   1961-2016年中亚地区夏季降水平均分布和线性趋势变化
                                                    打点区域通过95%信度t检验
                          Fig. 1  Mean distribution and linear trend of summer rainfall over central Asia from 1961 to 2016.
                                         Dotted regions show over 95% significance level of t-test

             2. 2  研究资料和方法                                      研究时段均为 1961-2016 年,夏季指 6-8 月的平
                  由于中亚地区降水观测数据不连续,因此采用                          均。文中涉及的地图是基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
             全球降水气候中心(GPCC)提供的逐月降水数据,                           标准地图服务网站下载的审图号为 GS(2016)2951
             水平空间分辨率为 0. 5°×0. 5°。对比分析发现,                       号的世界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
                                                                                                      -1
             GPCC 降水和观测降水的相关系数高达 0. 9,说明                            当 200 hPa 水平风速满足大于 30 m·s 和中心
             该资料在中亚有较好的适用性(Wei et al,2016);                     点的风速大于周围 8 个网格点的风速平均时,记为
             大气环流再分析资料由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和                              一次急流事件(Xiao et al,2016)。由逐日纬向风资
             大 气 研 究 中 心(NCAR/NCEP)提 供(Kalnay et al,            料计算出的 200 hPa 纬向风的平均分布和急流事件
             1996),要素包括风场、位势高度场、地面气压场、                          频数分布如图 2 所示。由图 2(a)可见,中亚咸海和
             气温、比湿,水平空间分辨率为 2. 5°×2. 5°;海表温                     青藏高原北侧上空,存在明显的急流中心,中心风
                                                                             -1
             度资料由英国气象局 Hadley 中心提供(Reynolds et                  速超过 25 m·s ,与之对应,这两个区域也是急流
             al,2002),水平空间分辨率为 1°×1°。上述资料的                      事件发生频数最高的区域[图 2(b)]。由此说明中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