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高原气象》2022年第6期
P. 104
6 期 柳龙生等:一次入海气旋在黄渤海造成的海雾过程分析 1467
图8 2020年5月2-3日青岛L波段雷达监测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风向杆,单位:m·s )廓线
-1
Fig. 8 L-band radar monitoring profile of temperature,relative humidity,and
-1
wind speed(barb,unit:m·s )at Qingdao from 2 to 3 May 2020
温逐渐降低,偏北风随着高度不断增大,在 1500 m 利用湍流动能倾向方程的机械剪切项 Q shear 可以表
高度处再次出现温度陡增、相对湿度快速下降的 征垂直风切变造成的边界层大气机械湍流的强度。
强逆温层,这是由于锋前暖气团沿着锋后冷气团 3 日 08:00,受入海气旋影响,黄渤海大部海域水平
爬升形成显著的锋面逆温,降水粒子穿过逆温层 风速垂直切变为正(图略),这有利于动量下传增大
蒸发对低层气团加湿形成饱和状态而成雾,这是 近海面大气的机械湍流,此时黄海西南部 975 hPa
锋面雾的特征。3 日 20:00,从地面到 150 m 左右的 高度层机械剪切项最大值达到 20×10 m·s [图 9
-2
2
-2
高度为东南风控制,大气相对湿度接近 100%[图 (a)]。黄渤海大部海域由于气温高于海温,感热通量
8(f)],饱和度很高,之上风向逐渐转为东北风,温 以负值为主[图 9(c)],在气旋南侧达到-16 W·m ,
-2
度随高度升高[图 8(c)],相对湿度降低,形成逆温 此时感热通量主要由大气向海洋输送,在气旋西侧
层结并在 500 m 左右的高度到达逆温层顶,在近海 和北侧出雾的海域出现了正的感热通量 3 W·m ,
-2
面这种“上干下湿”的层结条件下,持续的东南暖湿 这是雾顶长波辐射增强、降温增大,从而造成气温
空气在冷海面凝结形成平流冷却雾。由此可见,在 低于海温。潜热通量在黄渤海几乎全部为负值[图
气旋过境后,青岛出现了雨转雾的天气过程,降水 9(e)],在气旋南侧达到-23 W·m ,表明在海雾发
-2
的增湿和降温作用有利于成雾,在 500 m 和 1500 m 生过程中海水蒸发受到抑制,气旋偏南风和东南风
形成“双逆温”的特殊温度层结使得本次海雾同时 带来的持续水汽平流输送使得近海面大气饱和比
具有平流冷却雾和锋面雾的特征。在 2021 年 3 月 湿一直高于海气界面湿空气饱和比湿,这是海雾得
27-28 日黄渤海入海气旋造成的大雾过程中,荣成 以持续发展的重要水汽条件。3日 14:00,气旋环流
站(54778)同样出现了雨转雾以及“双逆温”的现象 占据了黄渤海的大部海域,925 hPa 和 950 hPa 垂直
(图略)。 风切变基本上为正值(图略),而随着海雾逐渐发展
5. 4 风切变和湍流热通量 成熟,975 hPa高度层机械剪切项数值明显下降,最
风切变产生的湍流垂直混合作用可以使得海 大值为 4×10 m·s [图 9(b)],同时感热通量和潜
2
-2
-2
雾在垂直方向发展到更高高度(Gao et al,2007), 热通量在黄渤海大部海域几乎都为负值[图 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