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1 - 《高原气象》2022年第5期
P. 101
高 原 气 象 41 卷
1194
图3 三次暴雨过程期间的平均环流形势场
-1
等值线为500 hPa高度场(单位:dagpm),矢量为700 hPa风场(单位:m·s ),彩色区为700 hPa风速,
黑色阴影区为海拔高于3500 m的区域
Fig. 3 Average circulation field during the three heavy rain processes. The contour is 500 hPa geopotential
-1
height(unit:dagpm);the vector is 700 hPa wind field(unit:m·s ),the color area is wind speed
at 700 hPa,the black shaded area indicating the area with an altitude higher than 3500 m
率,而降水效率与大气环境条件密切相关,对流层 者中最大,达 4594 m,其环境条件非常有利于短时
整层相对湿度大、暖云层厚度大、垂直风切变小, 强降水发生,对应的最大小时雨强在三类降水中最
-1
有利于降水效率提高(樊李苗和俞小鼎,2013)。 强(88. 1 mm·h )。这与俞小鼎(2013)研究认为有
选取三次暴雨过程最强降水时段发生前,最靠 利于极端暴雨产生的第一类温湿层结特征基本一
近强降水中心的探空观测资料的 T-logP 图进行对 致。“盆地周边型”暴雨过程湿层厚度次之,尽管其
比分析(图 4)可知,三次暴雨过程均伴有一定的不 层结特征呈“上干下湿”分布,暖云层厚度较“盆地
稳定能量,其对流有效位能(以下简称 CAPE)形态 中部型”暴雨过程略偏小,但其 CAPE 值最大,达
均呈“狭长型”,这种形态的 CAPE 表明大气的温度 3881. 5 J·kg ,大的 CAPE 为对流的剧烈发展提供
-1
廓线更接近湿绝热状态,往往对应较高的降水效率 了有利的能量条件,且 500 hPa 以下垂直切变在三
(樊李苗和俞小鼎,2013),有利于强降水的产生。 类过程中最弱,这可能是其最大小时雨强(82. 5
具体来看,“盆地中部型”暴雨过程,偏南风急流深 mm·h )仅次于“盆地中部型”的重要环境因素;而
-1
厚,对应的整层大气相对湿度大,低层水汽含量充 “盆地西部型”的湿层厚度最为浅薄,其湿层结构为
-1
-1
沛,925 hPa 比湿达 19. 12 g·kg ,暖云层厚度为三 “上干下湿”,其 CAPE 值最小,为 766 J·kg ,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