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9 - 《高原气象》2022年第1期
P. 239
1 期 常 娜等:峨眉山地区近地层微气象特征研究 237
图10 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的季节平均日变化
Fig. 10 Seasonal average daily variation of sensible heat flux and latent heat flux
表2 峨眉山站与SACOL站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最大值 日变化特征,且随高度变化。近地面各层温度均呈
Table 2 The maximum sensible heat flux and latent heat 单峰型,在 14:00-16:00 达到最大值,冠层上 58 m
flux of Emeishan station and SACOL station 处的温度较其他层是最低的,冠层内的温度在白天
站点 通量 春 夏 秋 冬 高于冠层上,晚上则相反;近地面各层相对湿度均
-2
峨眉山站 感热通量/(W·m ) 181. 8 160. 6 82. 9 141. 8 呈不对称的“V”型,00:00-08:00 相对湿度较大,冠
-2
潜热通量/(W·m ) 155. 0 192. 9 108. 0 86. 6 层内的相对湿度较冠层上大,且离地面越近,相对
-2
SACOL站 感热通量/(W·m ) 202. 0 170. 9 124. 3 137. 1 湿度越大;近地面高层风速日变化较低层明显,呈
-2
潜热通量/(W·m ) 87. 2 140. 5 96. 8 23. 8 不规则的扁“W”型,呈现高层高、低层低的特征。
近地层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4 结论 特征。各层温度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均是夏
利用2019年12月至2020年11月青藏高原东缘 季>秋季>春季>冬季;各层相对湿度是秋季>冬季>
峨眉山站大气边界层梯度塔资料、自动气象站辐射 夏季>春季;2 m 高度处的风速在春、夏、秋季三个
观测资料和地表通量资料分析了峨眉山地区近地层 季节变化不大,其他各层平均风速在一年中的总体
气象要素的日变化、季节变化特征,降水变化规律, 变化趋势一致,春季最大,夏季仅次于春季,冬季
地表通量变化特征以及蒸散发量的日变化特征,并 最小。通过拟合发现风速廓线在冠层内与冠层上
估算了零平面位移、空气动力粗糙度、空气热力粗 存在明显不同的相关关系及拐点现象,拐点以下风
糙度、动量通量输送系数和感热通量输送系数等重 速随高度的增速明显比高层的小。
要的空气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主要结论如下: (2) 计 算 得 到 的 零 平 面 位 移 d 年 平 均 值 为
(1) 近地层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都有明显的 10. 45 m;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季节波动较大,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