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 - 《高原气象》2021年第5期
P. 18
5 期 陈虹举等:多模式产品对青藏高原极端气候模拟能力评估 979
藏高原极端气候的模拟能力,并选出不同极端气候 NEX-GDDP 数 据 集 :该 数 据 包 括 基 准 时 段
指标的优选模式,为青藏高原未来气候变化预估及 (1986-2005 年)和 RCP4. 5、RCP8. 5 两种情景的未
相关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依据。 来预估数据(2006-2100年),空间分辨率为 0. 25°×
0. 25°,数据地址为 https://nex. nasa. gov/nex/proj‐
2 数据来源与方法介绍
ects/1356/。该数据集 21 个 CMIP5 全球气候模式信
2. 1 数据及其来源 息如表1。
气象数据:文中使用了青藏高原 91 个地面气 2. 2 极端气候指数的选取
象台站的气温与降水量逐日观测数据(图 1),来源 世界气象组织(WMO)气候委员会和气候变率
于国家气象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 cma. gov. 与可预测性研究计划(Climate Variability and Pre‐
cn/),时间序列为1986-2005年。 dictability Program,CLIVAR)联合设立的气候变化
监测和指数专家组(Expert Team on Climate Change
Detection and Indices,ETCCDI)提出了 27个气候指
数,其中有 16个表征极端温度事件,11个表征极端
降水事件。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平
均海拔超过 4000 m,高亢的地势使其气候寒冷,热
量成为青藏高原地区独特自然环境(高寒生态、冰
冻圈环境)过程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加
诸地形、地貌、活跃的对流等使降水局地性强。因
此,根据青藏高原气候特征,主要从热量和降水量
两个方面,选取了最能直接体现高原地区自然环境
图1 青藏高原气象站点分布 与社会经济活动受气候变化影响的 10 个气候指
Fig. 1 Distribution map of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over 数:霜冻日数(FD)、结冰日数(ID)、最低气温极小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值(TNn)、最高气温极大值(TXx)、暖日持续日数
青藏高原基础地理数据:青藏高原 1∶100 万行 (WSDI)、冷日持续日数(CSDI)、年降水量(PRCP‐
政边界数据(2017)来源于国家青藏高原科学数据 TOT)、连续无雨日数(CDD)、连续有雨日数(CWD)
中 心(https://data. tpdc. ac. cn),DOI:10. 11888/ 和日最大降水量(RX1day)来研究青藏高原极端气
Geogra. tpdc. 270001. 候事件的变化,这些气候指数的详细信息见表2。
表2 选取的极端气候指数
Table 2 Selected extreme climate indices
编码 代码 名称 定义 单位
1 FD 霜冻日数 日最低气温低于0 ℃的天数 d
2 ID 结冰日数 日最高气温低于0 ℃的天数 d
3 TNn 最低气温极小值 年、月的最低气温极小值 ℃
4 TXx 最高气温极大值 年、月的最高气温最大值 ℃
5 WSDI 暖日持续日数 每年至少连续6天最高气温>90分位数的日数 d
6 CSDI 冷日持续日数 每年至少连续6天最高气温<90分位数的日数 d
7 PRCPTOT 年降水量 年降水的累计量 mm
8 CDD 连续无雨日数 最长连续无雨日数 d
9 CWD 连续有雨日数 最长连续降雨日数 d
10 RX1day 日最大降水量 一日的最大降水量 mm
基准时间段为1986-2005年
2. 3 模式评估方法 叠 加 得 到 模 式 格 点 数 据 进 行 比 较(李 金 洁 等 ,
前人常用距平逼近法,将地面气象台站观测资 2019;吴佳和高学杰,2013;Xu et al,2009)。然
料的各个气候变量的气候场和距平场分别插值后 而,青藏高原站点分布不均匀,东部多西部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