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摩擦学学报》2021年第6期
P. 80

第 6 期                李金鹏, 等: 聚合物刷水润滑条件下水膜厚度和摩擦学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865

            附近区域,随后控制玻璃盘和钢球继续运动,便可分                            等 效 黏 度 (effective  viscosity)远 高 于 表 观 黏 度 (bulk
            别获取运在0, 30, 60,…240 s时刻的图像,其CCD抓拍                  viscosity)  [28-29] ,推测可能是R2区域内的有序水膜在垂
            示意图和光学图像如图7(a)和7(c)所示. 发现接枝聚合                      直于卷吸速度方向上将这层流体膜进行约束,将之牢
            物刷的玻璃盘表面的图像随着时间发生了明显的变                             牢束缚在接触区内使之不容易被挤出,这令润滑剂的
                                                                        *
            化,具体表现为光干涉试验前整个视场内水膜杂乱分                            等效黏度ƞ 呈现几个数量级上的剧增,由此获得了较
            布,呈现各向同性,历经240 s后水膜呈现出层次丰富                         高的膜厚和优异的润滑性能.
            的结构,将其大致分为3个明显不同的区域,分别命名                               上述卷吸速度4 mm/s时随时间变化的聚合物刷
            为R1、R2和R3,如图7(b)所示. R1为球-盘赫兹接触区                    成膜试验中可忽略流体动压效应的影响,若增大卷吸
            域,也称之为滚道,根据CCD的帧数测量其宽度约为                           速度U ,流体动压作用会随着速度的增加而表现得越
                                                                    e
            163 μm (两条紫色点划线之间的距离),同时计算出该                       来越强烈,为此又研究了聚合物刷接触面间的膜厚随
            工况下的赫兹接触直径2a约为170 μm[图7(a)箭头所                      卷吸速度的变化规律,其膜厚随速度变化和中心膜厚
            示],两者数值上接近,从图像上观察到整个区域均匀                           轮廓曲线如图8所示. 试验过程中,载荷4 N保持不变,
            且平整,没有观察到玻璃盘出现划痕,表明接触区已                            选取10个优化卷吸速度,控制每个速度下玻璃盘和钢
            经建立起有效水膜;紧邻滚道两侧的R2区域内水膜看                           球维持3 s的纯滚运动,随即依照1、2、4、8、16、32、64、
            上去基本沿着卷吸速度方向分布,呈现出较好的有序                            128、256和448 mm/s的顺序依次实现速度递增,整个
            性,这层有序的水膜对于接触区内有效水膜的建立起                            试验过程中不停歇,且每设置间隔1 s利用 CCD抓拍
            到了关键性作用,推测是将水膜约束在接触区内而不                            干涉图像,每个速度下采集3张,基于干涉图中光强的
            容易被挤出;距离滚道较远的最外侧区域R3内的水膜                           变化计算中心膜厚h ,重复3次,取其平均值.
                                                                                c
            又重新变得杂乱无章,与静态状态下大致相同.                                  图8(a)所示的平均中心膜厚曲线表明接触区内润
                上述的光干涉试验证实了水润滑环境下聚合物                           滑膜的膜厚强烈依赖于球-盘间的相对运动速度,且
            刷PSPMA具有优异的成膜能力,且接触区内有效水膜                          呈现出2种不同的成膜机制:在低卷吸速度下(低于
            的建立与流体动压效应无关,原因在于卷吸速度为                             16 mm/s)膜厚维持在35 nm左右,与速度关系无必然

            4 mm/s时, 润滑剂水的黏度和黏压系数很小,仅在流                        联系;随着卷吸速度的继续增加,特别是当大于32 mm/s
            体动压作用下难以获得高达25 nm的膜厚,其优异的                          时发现膜厚突然增加,在对数坐标下膜厚与速度呈现
            润滑性能应归功于聚合物刷的水合效应,即聚合物链                            线性增长,且在速度为128 mm/s水膜厚度高达100 nm.
            结合周围的水分子在接触区内形成了1层稳定的水化                            图8(b)和(c)为接触区内沿X和Y方向的膜厚轮廓曲线,
            层,它具有比体相水更复杂的物化特性,具体表现在                            发现中心膜厚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即在低卷吸速度下

               (a)                           (b)                      R1-raceway     R2          R3
                                                  Inlet    Outlet
                           Contact
                 Inlet              Outlet
                            zone
                                      Raceway            163 μm
                         2a

                                                           240 s
               (c)





                  100 μm
                        0 s      30 s      60 s      90 s     120 s     150 s     180 s     210 s     240 s
                                                                                          Time/s

             Fig. 7  Captured interferometric images of glass plate surface around raceway grafted by PSPMA: (a) Schematic diagram of image
                method; (b) Image of the area around the raceway at 240 s; (c) A series of images of the area around the raceway every 30 s
             图 7    接枝聚合物刷PSPMA的玻璃盘上滚道周围区域的光学图像:(a)图像抓拍方式示意图;(b) 240 s时刻的滚道周围区域的
                                          图像;(c) 每间隔30 s滚道周围区域的一系列图像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