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5年第10期
P. 126

第 50 卷第 10 期          张晨阳等:一种自适应点线特征和 IMU 耦合的视觉 SLAM 方法                              2061




















                                     图 14 不同数据序列下各个 SLAM 方法位姿估计箱线图对比结果
                          Fig.  14 Comparison Results of Box-Plots for Pose Estimation Using Different SLAM Methods
                                                  Under Different Data Sequences

                2.3 时间效率分析                                      时间大约为 0.070 s。在后端优化中,视觉特征优
                    本文最后对所提 SLAM 系统中各模块的运                       化迭代过程需要同时处理点线视觉特征和 IMU
                行效率进行了分析,具体如表 4 所示。在双目图                         观测量,所以耗时较长,点线特征位姿更新大约
                像上提取点线特征大约需要 0.05 s,平均每幅图                       需要 0.022 s。整个系统运行于一台搭载 Intel i5
                像需要耗费 0.025 s 左右。前端点线视觉特征和                      处理器、未使用 GPU 加速的普通 PC 机上。本文
                IMU 预积分测量数据构建图模型需 0.001 s,而前                    SLAM 方法在同时处理点线特征和 IMU 数据的
                端优化迭代需要 0.018 s。此外,考虑到视觉特征                      情况下,能够每秒处理大约 14 帧,基本满足实时
                跟踪处理和匹配等因素,平均跟踪每帧图像耗费                           性要求。

                                                    表 4 各模块运行的时间/s
                                             Table 4 Execution Time of Each Module/s
                        特征提取                    前端特征跟踪处理与图优化                       后端图优化与特征位姿更新
                 图像点特征提     图像线特征提      跟踪处理每帧     前端点线-IMU 模    前端优化迭代      后端优化模型     后端图优化迭      点线特征位
                  取平均时间      取平均时间      图像平均时间      型构建平均时间      过程平均时间      构建平均时间      代过程时间      姿更新时间
                    0.022      0.028       0.070       0.001        0.009       0.018       0.40      0.022

                3 结    语                                        视觉 SLAM。
                                                                    在开源数据基准上开展测试验证实验,并与
                    针对室内低/弱纹理、光照不足的场景下,视                        几种典型的视觉惯导 SLAM 方法做了定性和定
                觉惯导 SLAM 算法难以检测并追踪足够的视觉                         量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视觉惯导
                特征,以及 IMU 测量信息利用不充分等问题,从                        SLAM 方案,本文构建的 SLAM 方法的定位精度
                而导致算法定位精度低、鲁棒性弱的问题,本文                           相比 ORB-SLAM3、PL-VINS 和 VINS-Fusion 算
                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点线特征与 IMU 融合的                         法至少提升了 12%,充分证明了自适应点线特征

                视 觉 SLAM 方 法 。 本 文 方 法 的 创 新 点 主 要 有 3          与 IMU 松-紧耦合策略在提升视觉 SLAM 精度与
                个方面:(1)构建了自适应的点线特征检测提取                          鲁棒性方面的有效性。
                方法,改善了在不同场景图像中点线特征的提取
                                                                               参   考   文    献
                效果,并增强了特征提取和匹配结果的鲁棒性;
               (2)充分利用 IMU 先验观测量,通过前端松耦合                        [1]  施俊屹, 查富生, 孙立宁, 等 .  移动机器人视觉惯
                的方式,在初始化阶段融合自适应点线特征,提                                性 SLAM 研 究 进 展[J].   机 器 人 ,  2020,  42(6):
                                                                     734-748.
                供了稳健的初始化结果,为后续的特征跟踪和后
                                                                     SHI  Junyi,  ZHA  Fusheng,  SUN  Lining,  et  al.   A
                端优化提供了较稳健的初值。(3)后端基于紧耦
                                                                     Survey  of  Visual-Inertial  SLAM  for  Mobile  Robots
                合的方式,联合点线特征信息构造非线性优化平
                                                                    [J].  Robot, 2020, 42(6): 734-748.
                差模型,实现自适应点线特征与 IMU 数据的高效                        [2]  廖 健 驰 , 李 星 星 , 冯 绍 权 .  GVIL: 基 于 图 优 化 的
                融合,从而构建了自适应点线特征与 IMU 耦合的                             GNSS PPP/视觉/惯性/激光雷达紧组合算法[J].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