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9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5年第6期
P. 149
第 50 卷第 6 期 姚立伟等: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的生成式编制方法 1171
级预案内容层级更分明,模板结构较为稳定,有 2.4.2 案例比较
利于模型保持段落间的逻辑连贯性。 以大同市为案例,比较了直接 LLM 生成与
总体而言,不同层级预案的得分差异体现了 工作流生成的预案在多个维度上的表现,如图 10
源文档结构特性与生成任务复杂度之间的交互 所示,参考文本来源于大同市政府官网(https://
关系,也间接验证了所提出的工作流方法具备较 www. dt. gov. cn/dtszf/yjyan/202301/c94d5a8ccb‑
强的层级适应能力与文本结构重构能力。 be4b6bbc71681dd8e5890e.shtml)。
图 10 大同市应急预案生成案例比较
Fig. 10 Comparison of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Generation Case for Datong City
首先,从图 10 中可以看出,工作流生成的预 快速理解与执行。
案在各个评估维度上普遍优于直接 LLM 生成的 此外,工作流生成的预案在一致性方面表现
预 案 ,尤 其 是 在 可 行 性 、一 致 性 和 全 面 性 方 面 。 较好,得分较高,表明其生成内容在各个部分之
具体而言,工作流生成的预案在资源需求的列举 间具有较强的内在连贯性,能够确保整个应急预
上更加明确,能够详细列出所需的物资、人员和 案的完整性和协调性。相比之下,直接 LLM 生
设备等资源类型,确保了预案的实施性和可操作 成的预案在逻辑连贯性和前后内容的一致性方
性。而直接 LLM 生成的预案则缺乏对资源细节 面 略 显 不 足 ,可 能 导 致 决 策 中 出 现 不 一 致 的
的精确列举,表现出一定的信息模糊性。 判断。
然后,结构化优化是工作流生成的另一大优 最后,图 10 中的数据显示,尽管直接生成方
势。工作流生成的预案在段落划分、内容逻辑性 法在某些情况下也能产生合理的结果,但整体而
和条理性上都表现得更加规范,符合应急预案的 言,工作流生成方法在生成结果的可行性和合理
标准结构要求。与此相比,直接 LLM 生成的预 性方面表现更为出色。工作流生成的预案不仅
案在结构上较为松散,缺乏清晰的逻辑性和层次 更加符合应急管理的实际要求,而且在面对实际
感,这在实际应急响应阶段可能会影响决策者的 灾害响应时,能够提供更为精细化和具体化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