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1 -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5年第6期
P. 121
第 50 卷第 6 期 张玉春等:森林火灾燃烧蔓延预测模型及预报平台研究 1143
位置的风速、风向情况。第一次模拟结果(图7(a)) 间;山区内上坡风速较低,在 0~9.8 m/h 之间,山
可以发现,受地形影响,中间河流两侧开阔的平 顶与下坡的风速较高,在 0~12.3 m/h 之间,红色
原区域风向不变,风速基本与初始风速一致,在 箭头分布密集。第一次与第二次模拟结果对比
6.57~8.08 m/h 之 间 ;在 山 区 内 ,下 坡 风 风 速 较 发现,第二次模拟由 于 风 向 与 峡 谷 平 原 区域的
高,在 8.09~28.21 m/h 之间,上坡风风速较低,在 走向不平行,其最高风速相比于第一次模拟有所
0~10.12 m/h 之间。这是由于受风向影响,气流 降低,为 25.68 m/h,山区内风向变化较大,尤其
翻越过高海拔的山峰形成干热的下坡风,与峡谷 在第二次模拟结果中峡谷区域密集区域,风向变
风汇合,导致峡谷中间的平原区域及山顶区域风 化最大 可 至 90° 。 环 境 风 的 增 大 能 加 剧 可 燃
速较高,红色箭头分布密集。值得注意的是,山 物 水 分 蒸 发 ,使 林 内 植 被 迅 速 干 燥 、燃 点 降
顶的风速极高,在 10.13~28.21 m/h 之间。第二 低 ;通过模拟结果对 比 分 析 可 知 ,区 域 内 的 地
次模拟结果(图7(b))发现,受地形和风向形成的 形与风向均对风场变化有 较 大 影 响 ,因 此 对 区
焚风效应影响,风速、风向变化规律与第一次模 域内不同位置开展风速风向 模 拟 ,对 增 加 区 域
拟一致。河流两侧的平原地区风速、风向变化较 内 各 个 位 置 火 灾 蔓 延 模 拟 准 确 度 具 有 显 著 的
小 ,与 初 始 风 速 基 本 一 致 ,在 7.81~9.02 m/h 之 影响。
图 7 风场模拟结果图
Fig. 7 Wind Field Simulation Results
表 1 模拟气象初始数据 月 31 日 15:00、4 月 1 日 11:30 及 4 月 1 日 17:00,
Table 1 Initial Data for Meteorological Simulation 这个过程为没有动态修正的模拟;第二次模拟预
−1
日期 温度/℃ 风速/(m·h ) 风向/(°) 测调用 3 月 31 日 15:00 的火场范围和气象数据,
3 月 30 日 16 时 31 7.15 121 分别模拟至 4 月 1 日 11:30 和 4 月 1 日 17:00,这个
3 月 30 日 17 时 25 9.33 181
过程为第一次动态修正的模拟;第三次模拟预测
调用 4 月 1 日 11:30 的火场范围和气象数据模拟
3.3 火灾蔓延模拟
至 4 月 1 日 17:00,这个过程为第二次动态修正的
3.3.1 模拟过程
模拟。通过 3 次模拟,比较模拟与实际火场之间
为验证模型对火场蔓延的有效性,首先在上
的差异,以验证平台数据动态调用的功能。火场
传的气象数据文件中设定本文的模拟时间间隔 原始范围图像如图 8 所示。
为每 60 min 输出一次模拟结果。第一次预测以 3 3.3.2 模拟结果
月 30 日 17:00 火场范围为起火源,分别模拟至 3 平台输出模拟结果后,利用界面下方的时间
图 8 火场范围
Fig. 8 Range of F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