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3 - 《水产学报》2025年第7期
P. 173

杨梓静,等                                                                 水产学报, 2025, 49(7): 079513

              泳时的能量消耗 。由卡门涡街形成的水力“藏                            dahl 等  [54]  研究指出,排斥作用引发的鱼类避让
                              [45]
              匿场”能够帮助鱼类主动调整游泳策略,降低游                            行为容易导致群体运动不协调,进而影响鱼群
              泳时的瞬时肌肉耗能。尽管卡门涡街在一定时                             的运动效率和生存能力。本研究发现,单尾组
              段内增加了鱼类的上溯耗时,但其能够在更长                             鱼类在无障碍流场中的上溯成功率达到                     100%,
              的时间尺度上提高鱼类的总游泳效率,从而在                             而群体组在局部障碍流场中的成功率仅为                     54%。
                                      [46]
              更长距离内实现节能上溯 。                                    究其原因,当鱼群在有限水域中运动时,拥挤
                   除流速外,本研究同样得出了鲢幼鱼对湍                          的群体状态使得鱼体间距离过小,相邻个体间
              动能的偏好特性。以往研究中,王渊洋等                      [37]  发  的排斥作用超过了吸引和引导作用,导致部分
              现,鲢幼鱼在下行运动过程中均避开了高紊动                             鱼体上溯通道受阻,在通过转弯段后耗能较大,
              能区域,沿紊动能较低区域运动,其偏好湍动                             上溯成功率降低。特别地,群体组在局部障碍
              能在   0.001 J/kg  左右。Tan  等 [47]  则发现,鲢幼鱼         流场中的平均上溯时间显著延长至                   (88±12) s,
              的偏好湍动能在         0.020~0.035 J/kg  范围内,偏好         部分鱼类因排斥作用无法避开阻流体后的高湍
              湍动能较大。本实验中,单尾组鱼类在局部障                             动区且无法利用涡街节约能量。这进一步说明,
              碍流场内上溯时偏好湍动能普遍偏低,与王渊                             集群在优化鱼类上溯路径的同时,其排斥作
              洋等   [37]  所得鲢幼鱼的低湍动能偏好区间相吻合。                    用会对复杂湍流条件下的鱼群上溯造成不利
              然而,当鱼群在局部障碍流场内上溯时,受卡                             影响。

              门涡街和集群排斥共同作用,部分个体被迫滞
                                                               3.3    过鱼设施结构优化建议
              留于阻流体后的高流速、高湍动区域,导致鱼
                                                                   过鱼通道的优化包括通道坡度、池室结构、
              类总体偏好湍动能范围较高,与                  Tan  等  [47]  研究
              结果一致。这进一步表明,鲢幼鱼本身倾向于                             隔板类型、阻流体布设等多个方面。其中,不
                                                               同形式的阻流体在减缓通道水流速度、调整
              选择低湍动区域完成上溯,其表现出的高湍动
                                                               湍流分布及塑造鱼类藏匿场等方面发挥重要作
              偏好更多是在受包括边界限制、集群互斥及其
              他流场特性等要素共同胁迫下产生的。                                用 [55-56] 。王猛等  [57]  研究表明,在池室内竖缝下

                                                               游处设置圆柱形障碍物可显著降低附近流速梯
              3.2    鱼类集群行为对于鱼类溯流运动效率的                         度、紊动能和雷诺剪切力,从而提高更多种类
              影响
                                                               鱼类的过坝率。Goettel 等        [58]  实验也发现,钝头
                   集群鱼类内个体通过积极的互动和信息传                          吻鱥( Rhinichthys obtusus) 在通过布置有障碍物
              递保持整体凝聚力与协调性,并对外界环境做                             的过鱼通道时会主动调整游泳路径,寻找低流
                               [48]
              出一致的行为反应 。遵循“排斥、引导、吸引”                           速区域上溯。本实验中,尽管阻流体的设置降
              基本规则的鱼群行为模式已在群体运动研究中                             低了部分鱼类上溯效率,但在实验视频中观察
                            [49]
              得以广泛应用 。根据吸引和排斥规则,鱼类                             发现鲢幼鱼在阻流体后            (顺水流方向阻流体下游
              个体能够在靠近群体内其他个体的同时保持一                             侧) 的游动采用了“卡门步态”。这种游动模式一
              定的最小距离 。根据引导规则,当群体中某                             方面能维持运动姿态的稳定,另一方面能够帮
                            [50]
              一尾鱼率先采取行动时,其他鱼通常会模仿其                             助个体鱼节约瞬时能量消耗,有助于其在长距
              行为模式 ,并与其保持一定的距离平行移动 。                           离运动中持久上溯。这一实验结果进一步证明,
                                                       [52]
                       [51]
              本研究中,群体组分布相对单尾鱼个体呈现出                             在过鱼通道中适当设置阻流体能够帮助鱼类有
              明显的规律性和集中性。由于水槽中线附近的                             效调节自身上溯态势,从而提高设施过鱼效率。
              鱼群个体拥有更广的个体视野和更大的交互影                                 除通道结构优化外,调节上溯鱼群规模也
              响范围,集群鱼类倾向于沿水槽中线成队列上                             是提高过鱼效果的可行方法。根据本研究结果,
              溯。这表明,在吸引与引导作用的影响下,集                             尽管集群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鱼类上溯效
              群有助于优化鱼类的上溯路径,避免不必要的                             率,但群体运动能够引导鱼类沿主流居中上溯。
              轨迹偏离和额外能量消耗。                                     考虑到过鱼设施进口通常采用增加流量和增设
                                                                                           [59]
                   根据排斥规则,当鱼类靠近邻居个体或水                          补水的方式吸引鱼类进入鱼道 ,可通过对目
              池边壁时,会尝试远离以避免碰撞                     [53] 。Ber-   标鱼类实施放流补充或增加照明等方式进行诱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https://www.china-fishery.cn
                                                            13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