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4 - 《水产学报》2025年第7期
P. 104

黄真理,等                                                                 水产学报, 2025, 49(7): 079309

              河、泉吉河、黑马河、哈尔盖河、沙柳河),占                            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在鱼群图像检测上还没
              入湖径流量       85%  左右 。青海湖裸鲤           (Gymno-     有成熟的应用系统。使用               Yolo、SSD 等模型
                                   [1]
              cypris przewalskii) 又称为“湟鱼”(以下简称“裸               进行鱼体的目标检测,还停留在科研探索阶
              鲤”),隶属于鲤形目          (Cypriniformes) 鲤科  (Cyp-    段 [13-15] 。国外学者引入了运动矢量追踪技术获
                                                                              [16]
              rinidae) 裂腹鱼亚科      (Schizothoracinae) 裸鲤属,      取鱼体运动轨迹 ,缺少鱼体朝向信息,难以
              是青海湖流域的特有物种和唯一优势种,也是                             保持鱼群交叉遮挡情况下的轨迹稳定性。因此,
              青海湖“鱼鸟共生”生态系统的核心物种。该鱼                            研发裸鲤资源与环境监测应用系统,阐明每年
                                                        [2]
              类属于江海洄游型中的溯河产卵亚型鱼类 ,                             的洄游繁殖规模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已经成为
              它在半咸水环境          (青海湖) 中生长育肥,每年                  裸鲤资源保护和管理亟待解决的“瓶颈”问题。
              5—9  月,亲鱼必须洄游至淡水河流中繁殖,之                              2019  年以来,本研究提出“鱼群光学图像+
              后新生幼鱼和产后亲鱼返回青海湖生长发育。                             人工智能”的技术思路,研发了浅水河流鱼群智
              它是多次产卵型鱼类,产半黏性卵,是中国溯                             能监测设备,解决了全天候获取河流中大断面
                                                               鱼群光学视频成像的难题,通过                GPU  加速并行
              河产卵鱼类的典型代表。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技术实时处理所得视频影像;开发专用人工智
              青海湖流域气候变化引发降雨减少,导致入湖
                                                               能  AI-Fish  算法体系,实时跟踪检测视频中鱼类
              径流量减少,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直到                  2004  年以
                                                               个体,鱼群信息包括数量、全长                  (估算年龄)、
              后,水位开始持续增加。2024              年湖区水位达到
                                                               运动轨迹、洄游方向等参数,首次实现真正意
              3 196.72 m,湖面面积       4 540.98 km 。在气候变
                                               2
                                                               义上的河道全断面鱼群实时监测。在此基础上,
              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裸鲤资源量持续下降,
                                                               建立了青海湖泉吉河           36 m  全断面裸鲤资源与环
              直到   2000  年左右 。这些人类活动包括商业捕
                               [3]
                                                               境监测站,开展全天候实时监测,初步揭示了
              捞和群众无序捕捞等因素影响种群数量;河流                             裸鲤洄游规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筑坝取水灌溉、河流渠化和河岸硬化等因素影
              响裸鲤洄游繁殖。2000           年以后,青海省政府采                1    材料与方法
              取封湖育鱼       (禁捕、自然保护区)、修建过鱼设
              施、增殖放流等综合措施,裸鲤资源量从                      2002     1.1    研究区域
              年的不足      2 600 t,恢复到    2023  年的  12.03  万  t,      泉吉河,当地又名“乌哈阿兰曲”,位于刚
              增长了    44 倍 ,成为中国珍稀鱼类种群从衰退                       察县境内,流域面积567 km ,发源于海拔4 308
                                                                                        2
                          [4]
              走向恢复的、少有的成功案例。                                   m  的尔德公贡麻,河长           65 km,年径流量       0.55
                   裸鲤研究,过去主要针对繁殖生物学 、                          亿  m ,是裸鲤产卵洄游的主要河流之一。每年
                                                        [5]
                                                                   3
              人工繁殖     [6-7] 、湖区水声学资源探测 。裸鲤每                   6—9  月为汛期,也是裸鲤的产卵洄游季节,其
                                                [8]
              年进入河流的洄游繁殖行为,是其生活史的关                             他时间为冰冻期          (约  5  个月)。泉吉乡观鱼台
              键环节。由于监测手段的限制,对其研究较少,                            (37°16′21.57″N,99°53′57.36″E)位于泉吉河下
              每年的洄游鱼群数量及其洄游规律尚不清楚,                             游,距河口约        8 km。此处    2005  年以前修建有
              无法定量评估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对裸鲤洄游                             拦河坝取水灌溉,阻隔了裸鲤洄游必经之路。
              繁殖的影响。谈龙飞等 、张宏等                  [10]  通过采集      2015  年以后把拦河坝改造成为溢流堰型阶梯式
                                     [9]
              卵苗的传统方法来评估裸鲤早期资源量。受监                             鱼道,长     100 m,宽    30~90 m,共有    20  个鱼坎
              测频次和布点的限制,这种方法会带来较大误                             (过鱼梯坎) 和鱼室        (供中途休息),鱼坎跌水高
              差。Zhang    等  [11]  利用无人机摄影和深度神经网                度小于    30 cm,以确保裸鲤洄游基本畅通,成
              络研究了泉吉河下游主河道旁侧渗流形成的                              为游客夏季观看裸鲤洄游的“观鱼台”(图                  1-a)
              200 m  河段的裸鲤分布与环境的关系,表明人                             青海湖的入湖河流都属于宽浅型河流。每
              工智能观测裸鲤洄游具有可行性,但是尚未获                             年  5  月下旬开始,天气变暖使得水温逐步增加,
              得全天候主河道的裸鲤洄游信息。荣义峰                      [12]  利  河流全部解冻,裸鲤亲鱼陆续从湖泊进入河流
              用医学影像常用的          Unet 人工智能模型和无人机                开始洄游繁殖。上溯洄游和繁殖行为发生在小
              影像数据,初步识别和估算了泉吉河的潜在产                             流量、清水环境的平水期,降河洄游主要发生
              卵场规模。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成为运动目标检                             在大流量、浑水环境的洪水期。随着河流流量

              https://www.china-fishery.cn                           中国水产学会主办    sponsored by China Society of Fisheries
                                                            2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