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高原气象》2023年第1期
P. 87

1 期                 莫绍青等:新疆南疆极端干旱区典型暴雨的水汽特征及触发机制分析                                          83
               等, 1981)。经过多年研究和预报实践, 学者们(张                       勒、 民丰等地的区域站降水超过60 mm, 突破极值。
               家宝和邓子风, 1987; 赵福吉等, 1978; 刘惠云,                    本文利用多种资料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了物理量诊
               2001; 李霞等, 1997; 杨莲梅, 2003)对新疆夏季大                 断分析, 试图探究在干旱的南疆形成持续强降水必
               范围强降水的大尺度环流背景有了比较全面的认                             须要有异常充沛的水汽来源、 输送特征、 辐合程度
               识。对影响新疆暴雨的天气尺度系统也做了诸多                             等, 以及暴雨形成的天气学成因和中尺度触发机制。
               研究(张家宝等, 1986, 1987; 马淑红和席元伟,                     2  资料来源与方法介绍
               1997; 江远安等, 2001; 杨莲梅等, 2011), 指出中
               亚低值系统尤其是中亚低涡可导致新疆产生暴雨                             2. 1 资料来源
              (雪)、 低温等多种灾害性天气, 南疆地区约 70% 的                           所用资料包括: 美国环境预测中心(NECP)一
               中强降水由中亚低涡造成。充分的水汽供应是暴                             日四次1°×1°FNL 再分析数据和欧洲中期数值预
               雨形成的条件之一, 对新疆水汽源地及其输送特征                           报中心(ECMWF)逐小时0. 25°×0. 25° EAR5再分析
               的研究(戴新刚等, 2006; 杨莲梅等, 2012; 史光玉                   数据, 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提供的卫星(FY-2G)黑体
               和孙照渤, 2008; 李照荣等, 2008; 刘蕊和杨青,                    亮温(TBB)数据、 南疆地区自动站逐小时观测数
               2010; 王江等, 2015; 刘国强等, 2017, 2018; 张俊             据, 探讨产生此次暴雨的水汽来源和收支以及暴雨
               兰等, 2021)表明新疆地区水汽的主要源地是其以                         的动力成因和中小尺度特征, 为今后南疆地区暴雨
               西的湖泊和海洋, 阿拉伯海域和孟加拉湾的水汽通                           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文中涉及的地图是基于中华
               过接力方式以及高空平流和中低空回流最终可到                             人民共和国自然资源部地图技术审查中心标准地图
               达新疆。此外, 暴雨的发生还需要有利的触发条                            服务系统下载的审图号为 GS(2020)4626 的标准地
               件, 研究表明, 中尺度辐合线对于局地强对流有触                          图制作, 底图无修改。本文所用时间统一为世界时。
               发和增强作用(代刊等, 2010; 郭英莲等, 2012; 雷                   2. 2 方法介绍
               蕾 等 ,  2020;  周 玉 淑 等 ,  2014;  齐 铎 和 张 桂 华 ,     2. 2. 1 大气水汽通量
               2020)。李如琦等(2016)对两次南疆西部暴雨的分                           在 p 坐标中, 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于风向的底边
               析表明, 冷空气翻越帕米尔高原后与南疆盆地暖湿
                                                                 为单位长度、 高为整层大气柱的面积上的总的水汽通
               气团交汇形成的辐合线是暴雨的重要触发机制。                             量 Q(垂直积分的水汽通量)的经、 纬向计算公式为:
               曾勇等(2019)和郭楠楠等(2019)利用高分辨率的                                             p
                                                                                     1
               数值模式对南疆暴雨的分析也指出中尺度辐合线的                                           Q u =  ∫ q × udp           (1)
                                                                                     g
               发展和维持形成的“列车效应”是南疆暴雨持续的重                                                 ps
                                                                                       p
               要原因。另外暴雨的触发和地形与山脉的抬升作用                                           Q v =  1  ∫  q × vdp       (2)
               有关(于晓晶等, 2016; 叶朗明等, 2019)。数值模拟                                       g  ps
                                                                                          -1
               结果表明, 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降水增幅                           式中: q 为比湿(单位: g. kg ); u、 v 分别表示各层
                                                                                                 -1
               效应和降水区分布上(周天军和钱永甫, 1996), 此                       大气的纬向和经向风速(单位: m·s ); g 为重力加
                                                                                 -2
               后廖菲等(2009)对华北暴雨、 刘翼彦等(2013)对华                     速度(单位: m·s ); ps 为地面气压(即气柱底气
               西暴雨以及熊秋芬等(2007)对梅雨锋暴雨的数值模                         压), 这样去除了地形的影响, p 为气柱顶气压(单
                                                                                               -1
               拟均印证了上述结论。刘裕禄和黄勇(2013)和丁仁                         位: hPa); Q 、 Q 单位: kg·(m·s) 。
                                                                            u
                                                                                v
               海和丁鑫(2014)对地形降水的统计分析也得出了相                         2. 2. 2 水汽收支
               似的结论, 指出降水强度与地形对降水的贡献正相                               将南疆地区分为四个边界(图 1)讨论水汽输送
               关。针对新疆地区的地形降水, 马淑红和席元伟                            和收支状况, 其中边界 1 表示西边界, 边界 2 表示
              (1997)研究指出, 新疆的暴雨落区主要分布在地形                         北边界, 边界 3 表示东边界, 边界 4 表示南边界,
               附近, 地形对暴雨的触发具有重要作用。                               东、 南、 西、 北 4 个边界的水汽输送量为其对应边
                   南疆深居内陆, 三面环山, 水汽十分匮乏, 属于                      界水汽输送量之和。取地面至 700 hPa、 700~500
               极端干旱地区。在气候变化背景下, 暴雨等极端降                           hPa、 500~300 hPa 分别作为对流层低层、 中层和高
               水事件也时有发生, 那么, 这些极端降水事件的水                          层。暴雨区不同边界、 不同层次的水汽输送量先由
               汽来自何处?其触发机制为何?这使得南疆干旱区                            FNL再分析数据计算各层各格点的水汽通量, 再进
               域大降水的成因更显复杂。2019年 6月在南疆发生                         行水平边界和垂直厚度积分, 正值表示水汽净输
               了一次暴雨天气过程, 降水集中、 持续时间长, 策                         入, 负值表示水汽净输出。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