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9 - 《高原气象》2023年第1期
P. 169
1 期 吴 浩等:近60年中国区域干湿转换早期预警信号 165
图1 589个台站分布
红色圆点为选中的代表站
Fig. 1 Distribution map of 589 stations. The red dot are the selected representative stations
滑动计算方差: 以 K 干旱指数序列为例, K 干 fer et al, 2009)。详细描述可见参考文献(吴浩,
旱指数序列总长度为 L; 从 K 干旱指数序列中选取 2014)。本文通过计算表征临界慢化特征的方差和
子序列, 称之为滑动窗口, 以 ML 表示; 然后滑动 自相关系数来寻找复杂动力系统趋于临界点(干湿
截取相同长度的 K 干旱指数子序列, 滑动长度称为 转换)的早期预警信号。
滑动步长, 以 MT 表示; 选定 ML 和 MT 后, 通过滑 2. 2. 3 滑动t检验法
动得到多条长度相同的子序列 L1, L2, L3, ··· 滑动 t 检验法(MTT)是通过考察两组样本平均
Ln···, 计算 L1, L2, L3, ···Ln···序列的均方差, 值的差异是否显著来检验突变的(魏凤英, 1999)。
得到一条方差序列 S1, S2, S3, ···Sn···。本文在 需要注意的是 MTT 方法子序列时段的选择带有人
滑动计算方差时, 将 ML 选为 120 个月(10 年), MT 为性, 本文利用该方法并且多次变动子序列长度来
选为3个月。 检测不同干旱分区代表站的 K 干旱指数序列的干
滑动计算自相关系数: 同样, 以 K 干旱指数序 湿转换时间。
列为例, 将子序列 L1, L2, L3, ···Ln···往后滑动 3 计算结果与讨论
一 个 LT(滞 后 时 间)长 度 得 到 新 的 子 序 列 L12,
L22, L32, ···Ln2···, 分别计算 L1 与 L12、 L2 与 3. 1 不同干旱分区的确定
L22、 L3 与 L32、 ···Ln···与···Ln2···的相关系 研究表明, 区域干旱化是全球变化的主要特
数, 得到一条相关系数序列 α1, α2, α3, ···αn···, 征, 是全球变化区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干旱往往表
因为相关系数计算的子序列都来自 K 干旱指数总 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而 REOF 方法的主要优点
序列, 因此称之为自相关系数。本文在滑动计算自 在于能更好地反映要素场变率的局地特征, 因此刘
相关系数时, 将 ML 选为 120个月(10年), MT 选为 晓云等(2012)基于 REOF方法选取通过 99%显著性
3个月, LT选为1个月。 检验的值作为分区临界值, 从而保证了各分区之间
2. 2. 2 临界慢化现象与自相关增大、 方差增大的 相互重叠或遗漏的部分尽可能地少, 进而将我国划
关系 分为 16 个干旱异常区域。使用该方法能很好地反
当系统趋近于临界状态、 系统控制参数趋近于 映出干旱的区域性特征。本文考虑到其中的 12
临界阈值时, 临界慢化现象表现为序列的自相关和 区 、 14 区 和 15 区 为 常 年 干 旱 区(中 国 气 象 局 ,
方差系数增大(Carpenter and Brook, 2006; Schef‐ 2007), 因此剔除了这 3 个区域, 将文献中的 13 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