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8 - 《高原气象》2023年第1期
P. 168

高     原      气     象                                 42 卷
              164
             时间进行管理规划, 从而尽可能地减小灾害受损情                            慢化原理的突变早期预警信号的研究能够为我国
             况。因此, 研究我国干湿转换的早期预测预警方法                            干湿转换的早期预警信号的研究提供有效的途径
             非常重要。                                              和方法。
                  然而干湿转换涉及复杂的非线性过程, 现有的                             鉴于此, 本文拟基于临界慢化理论对我国不同
             气候模式对可能发生的干湿转换的预测能力非常                              区域干湿转换的早期预警信号进行研究。首先利
             有限(卞建春和杨培才, 2003; 李建平和丁瑞强,                         用滑动 t检验(MTT)突变检测方法对我国不同区域
             2009; 万仕全等, 2014)。准确预测干湿转换所引                       干湿转换进行检测, 进而通过表征现临界慢化现象
             发的区域性旱涝事件是气象部门面临的长期挑战,                             的方差和自相关系数的分析, 探究干湿转换的早期
             因此, 基于现有预测理论和技术水平, 想要准确预                           预警信号, 从而为我国旱涝事件的预测提供重要参
             测干湿转换仍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已有研究                              考, 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表明, 许多复杂非线性系统具有临界阈值, 即在系                           2  资料来源与方法介绍
             统行为或结构发生急剧变化的地方(又可称之为临
             界点), 系统将在此迅速地从一种状态转换到另一                            2. 1 资料来源
             种 状 态(Scheffer  et  al,  2009;  Fisher  and  Scheffer,   所用资料为中国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我国 753
             2011)。这种临界转换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                           个台站 1961 -2020 年逐日降水和蒸发资料。经过
             类社会的各个领域(Venegas et al, 2005; Lenton et            质量控制和剔除存在缺测 5 年及以上的站点, 剩余
             al, 2012; Gopalakrishnan et al, 2016; Spielmann et   589 个站点(图 1), 根据研究的需要, 利用 589 个站
             al, 2016), 并且这种转换往往都是灾难性的, 如气                      的降水和蒸发资料计算了各站 K 干旱指数, 并采用
             候系统的突变可能造成文明的衰落或朝代的兴亡                              低通滤波方法提取了 K 干旱指数的年代际趋势
             (Alley et al, 2003; He et al, 2016b)。因此, 亟需开       信息。
             展非线性系统的临界转换的机理及早期预警信号                                  K干旱指数是降水的相对变率与蒸发的相对变
             的研究。                                               率之比(王劲松等, 2007), 从该指数的定义上可以
                  幸运的是, 21 世纪初, 科学家们发现临界慢化                      看出它不仅考虑了降水在干旱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理论在研究复杂动力系统的早期预警信号方面展                              也考虑到了温度、 风速和太阳辐射等对干旱的影
             示了重要潜力(Carpenter and Brook, 2006; Guttal           响, 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从监测干旱的程度、 范围
             and Jayaprakash, 2008; Scheffer et al, 2009)。临界    和持续时间的角度, 来对比分析 K 干旱指数与其他
             慢化理论最早被应用于统计物理学, 它是由一种动                            常用干旱指数的区域适应性, 结果表明, K 干旱指
             力系统相态转换形成的分散涨落现象, 这种分散涨                            数在我国干旱监测应用中有良好的效果, 可以很好
             落往往表现为扰动的恢复速率变慢、 要素变化幅度                            地 表 征 干 湿 变 化(王 劲 松 等 , 2013; 吴 哲 红 等 ,
             增大、 恢复到旧相位的能力变小、 涨落的持续时间                           2013; 王素萍等, 2015, 2020)。K 干旱指数也是干
             拉长等现象(于渌和郝柏林, 1984)。Scheffer et al                 旱灾害风险评估中表征致灾因子的一个良好指标
             (2009)通过气候系统、 生态系统、 医学等多个真实                       (郭晓梅, 2018)。为细化干旱监测的时间尺度,
             系统的研究指出系统向临界点趋近时, 会出现系统                            Wang et al(2018)又进一步建立了多时间尺度的 K
             扰动后的恢复速率变慢、 方差增大、 自相关系数增                           干旱指数, 使得 K 干旱指数在干旱监测和干湿变化
             大等临界慢化现象, 这为复杂动力系统突变的早期                            的表征方面有了更好的效果(Uttaruk and Laosu‐
             预警信号研究指明了新方向。晏锐等(2011)基于                           wan, 2019)。因此, 选取 K 干旱指数作为表征干湿
             临界慢化理论对水氡浓度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在                             变化的指标。
             2008 年汶川地震发生前夕出现了方差和自相关系                           2. 2 方法介绍
             数增大的早期预警信号。近年来, 吴浩等(2012,                          2. 2. 1 方差和自相关系数
             2013, 2014)、 Wu et al (2015)、 Tong et al(2014)以        方差是描述样本中数据相对于均值x 1 ,x 2 ,⋯,x N
             及颜鹏程等(2012)将临界慢化理论用于分析我国                           偏离程度的特征量, 自相关系数是描述同一变量不
             各区域气温、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指数以及阿留申低                            同时刻相互之间相关性的特征量(魏凤英, 1999)。
             压强度等气候资料, 研究气候突变的早期预警信                             本文通过滑动计算序列的方差和自相关系数, 从而
             号。鉴于干湿转换涉及复杂的非线性过程, 可以将                            寻找 K 干旱指数序列状态转换的早期预警信号。
             这类状态转换看作一种系统的突变, 前人基于临界                            具体做法概述如下(图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