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4 - 《高原气象》2023年第1期
P. 144
高 原 气 象 42 卷
140
和风暴相对环境螺旋度, 上升气流周边融化层附近 等及以上强度的湍流。在航空气象中, 当谱宽超过
-1
存在大雨滴的水平方向上还可能出现 Z 环; 雨滴 4 m·s 时认为湍流对飞机飞行已存在潜在危险
DR
被上升气流带入 0 ℃层以上导致 Z 超过 1 dB 而形 (Lee, 1977)。评估湍流强度可以使用湍流耗散率
DR
成 Z 柱, 在 Z 柱附近具有丰富的液态雨和(或)湿 这个参数, Bewster and Zrnić (1986)利用垂直指向
DR
DR
冰存在的混合区, 从而可形成 K 柱。Z 柱及 K DP 多普勒雷达的谱宽计算了湍流动能耗散率, 发现与
DR
DP
柱通常延伸超过融化层 1~2 km, 其 1~2 dB 的 Z 等 根 据 速 度 场 计 算 的 结 果 非 常 符 合 。 王 炳 赟 等
DR
值线可达到-10 ℃(Hall et al, 1984; Illingworth et (2018)利用谱宽和速度研究了龙卷强对流风暴的
al, 1987), Z 柱、 K 柱的高度给预报人员提供了 变化, 提出了谱宽变化与超级单体内中气旋和龙卷
DP
DR
上升气流强度的判断依据。超级降雹单体在近地 发生发展关系的概念模型, 认为谱宽体现了对流单
层都有表征入流区的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 体不同发展阶段的湍流变化。Lothon et al(2010)、
cient, CC)值低谷特征, 目前国内外文献(Kumjian Frisch et al(1995)分别利用多普勒测云雷达测量了
and Ryzhkov, 2008; Ryzhkov et al, 2013; 林文等, 层云以及层积云中的湍流结构。强对流风暴中湍
2020; 潘佳文等, 2020b)认为入流区 CC较低有 2个 流的增大变化指示了大动量的传递, 双偏振多普勒
可能原因: 一是近地层的树叶、 杂草、 昆虫等碎屑 雷达在探测强对流风暴中发挥了很大优势, 但是目
被吸入上升气流中, 这些碎屑随机取向并具有不规 前少有文献利用 S波段双偏振雷达研究强对流风暴
则形状; 二是强上升气流将水凝物带入高层造成低 的湍流结构。
层信噪比低于5 dB导致CC较小。 目前, 我国正在进行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双偏振
大气湍流是由于大气三维空间的风向、 风速、 升级工作, 双偏振雷达资料的分析应用已成为研究
温度、 湿度等要素不均匀而形成的, 具有次涡旋的 热点之一, 山东省目前已完成了济南、 泰山、 青
结构, 是大小尺度不同湍涡综合作用的结果, 对流 岛、 烟台、 济宁 5 部雷达的双偏振功能升级并投入
层内的流体运动几乎总是处于湍流状态, 湍流交换 应用。由于冰雹云探测的回波特征与雷达之间的
的量对云微物理结构具有重大影响, 湍流强度会影 相对位置有关, 统计发现 2019 年 5 月 10 日以及
响到降水状况(莱赫特曼, 1982; 张培昌等, 2001)。 2021 年 7 月 9 日两次强降雹超级单体风暴强度不
稳定的大气无法传递动量, 只有湍流才能实现动量 同, 回波特征具有代表性, 所以本文主要根据济南
传递, 因此超级单体风暴依靠湍流实现动量的传 S 波段双偏振雷达对两次强降雹超级单体风暴的探
输, 湍流结构也是超级单体中气流结构的重要体 测资料, 研究两个超级单体风暴的湍流变化及其双
现, 认识湍流增大情况对认识超级单体风暴气流结 偏振特征, 分析湍流与上升气流、 下降气流的关
构以及微物理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多普勒天气雷 系, 并简单探讨强对流风暴引发的阵风锋湍流散射
达探测的谱宽为分析湍流情况提供了可能, 影响谱 回波的双偏振特征, 从而加强对强降雹超级单体风
宽大小的主要因素有 4 个: 粒子下落速度的不均匀 暴中湍流变化的认识。
分布、 大气湍流运动、 垂直风切变和因雷达波束宽 2 双偏振参量简述及资料分析方法
度存在的横向风效应。Melnikov and Doviak(2002)
研究表明, 强雷暴中引起多普勒谱宽变化的最主要 许多文献描述了不同类型回波的双偏振参数
的两个影响因子是湍流和风切变, Istok and Doviak 典型值(Doviak, 2013; Kumjian et a1, 2016; 张培
(1986)利用多普勒谱密度对切变和湍流的谱宽进 昌 等 , 2018; 曹 杨 等 , 2016; 曹 俊 武 和 刘 黎 平 ,
行了分离计算, 统计了强雷暴中总谱宽和由切变与 2007): 差分反射率子 Z 反映水凝物的非球形程
DR
湍流引起谱宽的累积概率, 当总谱宽超过 5 m·s -1 度, 地物杂波、 超折射的 Z 通常显示为大噪声区,
DR
时, 湍流引起的谱宽近似等于总谱宽的累积概率超 低信噪比和低相关系数区域的 Z 值比较乱, 包括
DR
过 60%。Lee(1977)研究了 3 个龙卷风暴中由湍流 冰晶在内的水凝物粒子的 Z 通常在 5 dB 之内; 相
DR
引起的谱宽, 发现当湍流产生的谱宽与切变产生的 关系数 CC 描述雷达取样体积内水平和垂直回波信
-1
谱宽相当时, 总谱宽只有中等强度(5~6 m·s )。 号变化的相似程度, 回波相态的多样性会导致相关
Melnikov and Doviak(2008)研究了降水层状云中谱 系数降低; CC 的最大优势是用来区分气象和非气
宽和湍流以及切变的关系, 发现平整的云层中谱宽 象回波, 非气象回波由于形状变化复杂 CC 值会降
-1
小于7 m·s 时有弱湍流, 但是在波浪状或者斑驳状 到 0. 7 以下, 雨、 雪等形状、 类型和尺寸一致性好
-1
的不均匀云层中谱宽大于 4 m·s 就有可能存在中 的气象回波 CC 值通常高于 0. 95, 冰雹、 湿雪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