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高原气象》2022年第6期
P. 56
6 期 谭 赢等:中国冬季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低频特征及其与大气低频振荡的联系 1419
低频负异常逐渐向东移动和扩展,逐渐占据中国中 [图 11(a),(c),(e)]和 25°N-32°N 平均的时间-经
东部及沿海地区,阿拉伯半岛附近的低频正异常东 度剖面[图 11(b),(d),(f)]可知,三类事件中,东
扩到中国河套以西以南地区,日本群岛附近的低频 亚温带急流和副热带急流附近的正负异常均有东
正异常有所减弱,表明东亚温带急流持续偏弱,中 移的趋势,偏弱的温带急流配合偏强的副热带急流
国区域的副热带急流由偏弱转为西强东弱。 使得极地高纬冷空气南下到中国相应地区并停留,
进一步由 40°N-60°N 平均的时间-经度剖面 与图10分析结果一致。
图11 三类事件过程中200 hPa低频(10~30天)纬向风合成场(等值线,单位:m·s )沿40°N-60°N平均的时间-经度剖面和
-1
沿(25°N-32°N)平均的时间-经度剖面
等值线实线为正;虚线为负;粗实线为零线。打点区表示通过90%的显著性检验
Fig. 11 The 40°N-60°N average time-longitude profile and(25°N-32°N)average latitude-time profile of 10~30 d SLP
composite field in the process of the three types of events(solid lines:positive;dotted lines:negative;
thick solid lines:zero;unit:m·s ). The dotted areas passed the confidence level at 90%
-1
5 大范围持续性低温事件前期低频 AO”型异常环流出现时间在三类事件中最早,并一
环流特征 直持续到-9 天(图略),有利于极区冷空气南下。
-12~-4天[图 12(b),(c)],欧亚地区低频异常波列
为了解各类事件发生前期低频环流场的时空 中心逐渐向东南移动加强;东北太平洋负异常中心
演变特征,下面给出事件发生前 H500 hPa 的低频 与极涡相连加强,并向西南扩展到中北太平洋地
演变合成场,同时探究有意义的预测信号。 区,与贝湖地区的负异常中心连通。-4~0 天[图 12
研究发现,在三类事件爆发前,均有欧亚地区 (d)],欧亚低频波列快速向东南移动加强,-3 天左
的异常波列东传(西部信号);同时在全国类,有东 右在贝湖附近形成低频横槽(图略);北太平洋中部
北太平洋附近的低频负异常西传(东部信号);三类 的低频负异常中心向西北移动过程中,与极涡断开
事件前期都可能伴随类“-AO”型低频环流异常的 (-3 天,图略)后重新连通(-1 天,图略)。到 0 天
出现,但其出现的时间、位置和强度不同。 [图 12(d)],巴湖-贝湖以北为低频高压脊控制,东
对全国类事件,-12 天[图 12(a)]地中海以西- 北亚为东亚大槽控制,中国大部为一偏东西向的低
挪威海到黑海西部-乌拉尔山地区-贝湖附近分别 频横槽控制,横槽纬向尺度较大,冷空气沿槽后脊
为“-”“+”“-”“+”低频异常波列(西部信号);东北 前的偏北气流从中高纬侵入中国,造成事件爆发。
太平洋为一低频负异常中心(东部信号);此时欧亚 进一步沿 60°N 作 H500 时间-经度剖面图[图 13
地区极地和中高纬地区出现类北极涛动(Arctic Os‐ (a)]发现,挪威海到黑海附近的低频正异常在-17
cillation,AO)负位相型异常环流(类“-AO”),类“- 天就已出现,并于-12 天左右开始向东移动;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