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5 - 《高原气象》2022年第5期
P. 55

高     原      气     象                                 41 卷
              1148
             3. 4  极端干旱形成的机理研究                                  ling and Kumar(2003)和 Hoell et al(2017)的研究结
                  理解极端干旱形成的机理是有效预报的前提,                          果一致,理论模型表明:热带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
             下文对水汽异常形成的机理进行进一步探讨。关键                             的对流增强(减弱)在西南亚激发出暖(冷)的反气旋
             区南部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因此南部水汽输送容                            (气旋),导致印度洋的水汽输送减少(增多),同时
             易受到海温异常的影响。图 9给出了合成的极端干                            对流层中层西风急流穿过暖(冷)的反气旋(气旋)形
             旱事件旱情迅速升级月及其前 3个月海表面温度异                            成冷(暖)平流,从而产生异常的下沉(上升),水汽
             常分布。在这 4 个月中,太平洋海温表现出了几乎                           输送的减少(增多)和异常下沉(上升)导致了西南亚
             一致的异常模态:在热带,中东太平洋海温为显著                             偏旱(湿)。进一步比较各月海温异常,发现在旱情
             负异常,西太平洋海温为正异常,类似于中部型 La                           迅速发展月前 1~3 个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负异
             Niña 的海温异常分布。这一海温异常模态与 Hoer‐                       常基本维持,在旱情迅速发展月范围稍有收缩。
























                                       图9   极端干旱事件合成的海表面温度异常分布(单位:K)
                                    黑点表示通过了0. 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黑色虚线框内为旱情发展关键区
                        Fig. 9  SST anomaly for 4 months of composite extreme drought events. Unit:K. Black dots indicate
                                 that pass 0. 05 levels significant tests. The black dotted line bound the key area

                  图 10 还给出了湿润事件 4 个月的海温异常分                      和东印度洋为海温负异常。在这期间,赤道中东太
             布,热带太平洋的海温异常基本与极端干旱事件相                             平洋暖海温不断增强,范围扩张,在最湿润月前一
             反,热带中东太平洋为显著海温正异常,西太平洋                             月达到最强后稍有减弱,热带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
























                                        图10   湿润事件合成的海表面温度异常分布(单位:K)
                                    黑点表示通过了0. 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黑色虚线框内为旱情发展关键区
                           Fig. 10  SST anomaly for 4 months of composite wet events. Unit:K. Black dots indicate that
                                   pass 0. 05 levels significant tests. The black dotted line bound the key area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