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高原气象》2022年第1期
P. 37
第 41 卷 第 1 期 高 原 气 象 Vol. 41 No. 1
2022 年 2 月 PLATEAU METEOROLOGY February,2022
罗江鑫,吕世华,马翠丽,等,2022. 青藏高原多雪年与少雪年土壤水热特征模拟分析[J]. 高原气象,41(1):35-46. LUO Ji‐
angxin,LÜ Shihua,MA Cuili,et al,2022. Simulation Analysis of Soil Water and Heat Characteristics in High and Low Snowfall
Years o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J]. Plateau Meteorology,41(1):35-46. DOI:10. 7522/j. issn. 1000-0534. 2020. 00031.
青藏高原多雪年与少雪年土壤水热特征模拟分析
罗江鑫 ,吕世华 1,2 ,马翠丽 1,3 ,方雪薇 1
1
(1.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225;
2. 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
3. 内蒙古包头市气象局,内蒙古 包头 014030)
摘要:利用耦合了陆面过程模式(CLM4. 5)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4)分别对青藏高原的一个多雪年和
少雪年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比模拟雪深与遥感雪深、土壤温湿度的模拟值与观测值、多雪年与少雪
年的土壤温湿度模拟值,结果表明,RegCM4-CLM4. 5 可以有效模拟出高原的多雪年与少雪年特征,模
拟雪深大值中心比遥感雪深高 10~20 cm。土壤温度模拟效果要明显优于土壤湿度,模拟的土壤温度相
关系数 R为 0. 95~0. 98,模拟的土壤湿度相关系数 R为 0. 68~0. 89。在冻结阶段(10月至次年 1月),积雪
的异常偏多,可以有效抑制地气间的热交换,从而使得多雪年土壤温度高于少雪年。在季节性冻土区的
消融阶段(2-4 月和 6 月),积雪对土壤还具有增湿作用,多雪年土壤湿度高于少雪年。土壤的冻结也会
阻碍积雪融水的下渗,因此多雪年与少雪年土壤湿度的差异不超过±2%。在多年冻土区,积雪偏多,冻
结深度加大,有利于冻土发育;而在季节性冻土区,积雪增加则不利于冻土发育。
关键词:青藏高原;积雪;CLM4.5;RegCM4;土壤温湿度
+
文章编号:1000-0534(2022)01-0035-12 中图分类号:P435 .1 文献标识码:A
DOI:10. 7522/j. issn. 1000-0534. 2020. 00031
1 引言 实意义。
积雪具有高反照率,可以减少土壤对太阳辐射
积雪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极大地
的吸收,从而减少地表向大气的能量输送。因此,
影响着陆气系统的能量交换。积雪又是大气环流 偏多的高原积雪可以使得东亚夏季风强度减弱并
作用产生的固态降水,它在全球的水循环中也扮演 推迟,进而改变我国夏季的降水分布(秦大河等,
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秦大河等,2014)。冻土是一种 2014;王顺久,2017)。积雪的绝热特性可以削弱
特殊的下垫面,其表面温度、冻融状态的改变对陆 地气间的热交换,使得土壤温度在大气环境的影响
面过程中的水分循环和能量传输影响重大(师锐, 下缓慢变化,对土壤起到保护作用(边晴云等,
2007)。许多研究均表明,中国多年冻土层正在逐 2017)。姚闯等(2019)对比分析单点多、少雪年观
渐退化(胡汝骥等,2015;Mackay,2008;金会军 测数据后指出,积雪的异常偏多可以使得土壤提前
等,2019;任贾文等,2014)。青藏高原(下称高原) 冻结和消融滞后,在完全冻结期又可以抑制土壤热
是我国的积雪中心之一,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 量向外流失。王婷等(2019)通过研究遥感雪深和
的源头汇水区,其上广泛分布着多年冻土和季节性 ERA-Interim 土壤温湿度的相关性,发现积雪增多
冻土。研究高原积雪与冻土间的相互作用对水资 有 利 于 土 壤 由 深 层 向 浅 层 输 送 热 量 。 Fu et al
源的保护以及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都有显著的现 (2018)利用统计软件建立土壤温度与含水量的数
收稿日期:2020⁃02⁃17;定稿日期:2020⁃04⁃24
资助项目: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2019QZKK01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75016,41975007,41905008);中国科学
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LPCC2017004)
作者简介:罗江鑫(1995-),男,重庆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陆面过程与数值模拟研究 . E-mail:jiangx.luo@outlook.com
通信作者:吕世华(1957-),男,甘肃漳县人,研究员,主要从事陆面过程与区域气候,气候变化数值模拟等研究. E-mail:slu@cui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