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8 - 《高原气象》2021年第5期
P. 198
5 期 白爱娟等:华山景区大风变化特征及偏南大风的天气学研究 1159
图7 华山两次大风天气700 hPa高度场(等值线,单位:dagpm)和风场(矢量,单位:m·s )分布
-1
-1
Fig. 7 The height field(contour,unit:dagpm)and wind field(vector,unit:m·s )
over the two gales of Huashan at 700 hPa
晓芳和李宇华,2010;肖安和许爱华,2018)的关 中地区局地负变压产生非地转风分量,导致地转偏
键。秋季大风前的 14:00,3 h 变压场[图 8(a)]显 差,形成静力不稳定,并在关中引起辐合上升运
示,陕西、甘肃一带为-3 hPa 以下的负变压区,低 动。高压后部的偏南风在依次翻越大巴山和秦岭
值中心在关中长安,达-4. 3 hPa。高山站海拔高, 后,沿秦岭北坡随地形下降。这种下沉运动与华山
负变压不显著。19:00 起风时[图 8(b)],华山周边 夜间的下山风耦合,高层的强风动能和位能一致转
3 h 变压值减弱,-3 hPa 低中心移到渭南。在春季 化成低层风动能,共同促进大风。同时大气下沉增
大风 20:00的 3 h变压场[图 8(c)],关中为负变压中 温,与关中负变压的辐合上升相作用,导致不稳定
心,中心值在-4. 0 hPa 以下。起风后的 23:00[图 8 增强,促使更强的辐合上升和不稳定。下坡风与关
(d)]负变压中心减弱,华山西侧为-3. 0 hPa 的变压 中地区辐合上升的正反馈,是华山大风发生的热力
最低值。大风结束后,3 h 变压逐渐转为正值。3 h 学因子。这种大风形成的热力学原因与周宏等
变压在大风前变化明显,关中地区 3 h 变压值达 (2015)在分析新疆西部大风时,提出的“翻山气流与
-4 hPa以下,对景区后期大风天气有预警意义。 盆地热低压发展是大风形成的热力因子”相一致。
再分析大风前 24 h变压场分布,在两次大风发 5 华山站气象要素和雷达回波的分析
生前 08:00(图 9),24 h 变压场在关中到河套及以东
形成带状的低值区,最强负变压值在-4 hPa 以下。 5. 1 气压
因此关中地区早上 24 h 变压场出现显著负变压时, 分析秋季大风中华山站平均气压变化[图4],发
尤其是小于-4 hPa以下时,可以预警景区傍晚前后 现2016年10月3日10:50气压开始下降,直到19:10
的大风天气。 降到最低值 791 hPa,此时平均风速达到 14 m·s ,
-1
从变压场对华山大风的预警讨论该地大风的 气压最低值对应风速第一个峰值。之后气压持续
形成。大风前关中地区呈较强的负变压,3 h 变压 升高,风速增加,在风速峰值处,都对应气压的峰
达到-4 hPa,24 h 变压达到-5 hPa。华山以西异常 值。在风速开始降低后,气压仍然持续升高,直到
负变压,预示上游低值系统强烈发展东移,导致气 4日 11:20气压达到最大值。总之本次大风前,华山
流经向度加大,使华山位于等高线的强梯度区。关 站气压持续下降了8 h,共降压4 hPa。